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剑来> 第九百八十二章 谜底(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九百八十二章 谜底(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ddxsku雅文小说新笔趣阁笔下文学
  

  我咋个就不能混进去?白发童子双臂环胸,也开始认真思量起来,难道我就只能从朱衣童子那边接任骑龙巷右护法一职?

  那岂不是名副其实混得比一条狗都不如了?!

  铺子里边,陈平安问道:“我能不能打开抽屉,看看几味药材?”

  石灵山没好气道:“开门做生意,反正都按照规矩来,我跟你又没仇,你随便看。”

  陈平安习惯性抬起手,蹭了蹭身上青衫腰肋部,再走向药柜,看着上边的标签,轻轻打开一只抽屉。

  采药,抓药,熬药,在这些事上,陈平安可能比经验老道的药铺郎中都不逊色。

  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药材也是一样的道理,最认土地,同样的药材,生长在不同的山头地界,药性就会差异很大,那么用药的分量,就得跟着变化,这些年西边大山,都成了私人产业,那么入山采药,就成了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所以药铺的很多药材,都需要另寻渠道,比如从红烛镇那边与各路商贾采购。

  越想越气,白发童子猛然站起身,跑入屋子,打算走捷径,直接绕过裴钱这个总舵主,跟隐官老祖,降下一道法旨,直接让自己当个副总舵主得了,知足常乐,不嫌官小啊。

  白发童子压低嗓音与隐官老祖说了这茬,结果毫不意外,隐官老祖直接让她滚蛋。

  陈平安又拉开一只抽屉,嗅了嗅,这味草药的名字很有意思,叫王不留行。

  陈平安轻轻推回抽屉,转头笑着建议道:“石灵山,以后铺子这边进山采药,可以随便去仙草山,朱砂山,还有蔚霞峰这几个地方,差不多能有五六十种药材,可能都要比跟外地购买好上几分,还能省下点钱。”

  石灵山打着算盘,心不在焉道:“你跟我说不着这个,进山采药不归我管,我就是看店面的伙计,不过我可以跟某个不靠谱的家伙说一声,事先说好,那家伙不靠谱,说话比放屁响,干活比放屁少,光听打雷不下雨,铺子靠他,至今还没关门,都是祖坟冒青烟了。”

  陈平安一笑置之。

  小镇民风,历来就是这般淳朴。

  说话总是喜欢夹枪带棒,个个是无师自通的江湖高手。

  石灵山这样出身桃叶巷的,至多只能算是这个门派的外门杂役弟子。

  白发童子就敬这个年轻人是条汉子,竟敢这么跟自家隐官老祖说话。

  即便时过境迁,小镇这边的福禄街和桃叶巷,与其它街巷留下来的当地人,如果抛开藏在幕后的那种仙俗之别,其实变化不大。

  还是会有穿洁净长衣、念过书说子曰的人。

  也会有指甲里总有泥垢、被烧炭熏黄的满手老茧、喜欢满口骂娘的人。

  陈平安离开铺子,跨过门槛后,站在原地片刻。

  之后路过那座螃蟹坊。

  陈平安绕着牌坊楼缓缓绕了一圈,双手笼袖,始终抬头望去。

  当仁不让,希言自然,莫向外求,气冲斗牛。

  白发童子始终站在原地,没啥看头,四块匾额如今都没剩下丝毫道意了。

  陈平安继续散步,街旁属于小镇最高建筑的那栋酒楼,真正主人是封姨,生意依旧很好,本地人每逢县城摆喜宴,无论是婚宴,还是庆功宴之类的,还是都喜欢来这边摆个阔。一些个在这边买了宅子当道场的练气士,也喜欢来这边小酌几杯,不过他们喝的酒,跟老百姓自然不一样。

  一口铁锁井,早就被县衙那边圈禁起来,砌上了石围栏,老百姓再也无法挑着水桶来此汲水了。

  老槐树更是没了。

  沿着县城主街一路走去,就走到了小镇最东边的那栋黄泥房子,是郑大风的,自家落魄山的首任看门人。

  再往外走去,就是昔年杂草丛生的神仙坟,可以绕路去北边的老瓷山,不过分别被大骊朝廷建造成了文武庙。

  陈平安走到路边的木桩子坐下,对白发童子说道:“别跟着了,容易让人误会。”

  白发童子故意装傻,高高举起手,比划了一下双方高度,“就咱俩,能误会啥?”

  不过说实话,要是真能当上隐官老祖的闺女,想来是一件蛮幸运的事情吧?

  看看裴钱,陈暖树,小米粒,就知道这家伙要是将来有个女儿,得是多宠了。

  那你倒是与宁姚来个饿虎扑羊,赶紧生米煮成熟饭呐。怂包一个,活该打光棍。

  陈平安懒得跟她一般见识,坐在木桩上,转头望向一直蔓延向远方的道路。

  剑气长城,剑修如云,要说剑修之外的练气士,不宜在剑气长城修行,并不奇怪,那边剑气太重,沛然浩荡充斥天地间,对练气士来说就是一种煎熬。

  但是有件事,陈平安始终百思不得其解,越想越觉得透着一股玄乎。

  那就是剑气长城历史上的止境武夫,数量实在太少!甚至可以说少到了一种令人发指的地步。

  白嬷嬷,她曾是止境大宗师,只是在战场上受伤跌境,才是山巅境。

  按照避暑行宫的档案记载,再往上追溯,剑气长城在极长一段岁月里,也只有一位止境武夫,而且同样是女子宗师。

  就好像,剑气长城的武运,只为女子武夫,网开一面?

  陈平安手指轻轻敲击膝盖,蹙紧眉头。

  在金色长桥那边,她曾经一语道破天机,古星启明,又名长庚,其实就是那座古怪山巅所在。

  纯粹武夫,肉身成神。

  可惜那位兵家老祖未能真正走通这条大道。

  剑气长城的三个官职,刑官,隐官,祭官。

  按照最早设置三官的初衷,是刑官主杀伐,隐官主谋略,祭官职掌祭祀。

  而上任祭官,按照避暑行宫绝密档案的记录,历代祭官的档案都极为详细,唯有只言片语的记载,剑修,玉璞境,战功寥寥,可以说毫不出彩。

  记得宁姚说过,她第一次来小镇,曾经在杨家铺子,听那个杨老头主动提及一事,曾经有位过路剑仙,留下了一部山水游记。

  按照老人的说法,是经常翻阅这本游记,所以知道了一些外边的事情。

  与来自剑气长城的宁姚,提及一位剑修,老人却是用了个“剑仙”的称呼。

  以前陈平安没怎么在意这个细节,现在就由不得陈平安不去深思了。

  所以陈平安怀疑避暑行宫关于上任祭官的档案,都是刻意作假。

  陈平安自然而然就联想到了于禄。

  站起身,陈平安没有去神仙坟那边,而是原路折返,穿街过巷,再离开小镇,走向那座石拱桥。

  白发童子还是跟在身后,大摇大摆,走上石桥后,指了指河畔的一片翠绿颜色,水草如笔管,一节一节的,她好奇问道是啥。

  陈平安瞥了眼,说是蒌蒿,炒肉极清香,很好吃,但是属于时令野菜,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

  春风里,万物茂盛生长,好像什么都有,等到了冬天,好像什么都没有,挖冬笋其实并不容易,尤其是大雪满山的时候。

  陈平安笑着说蒌蒿见之于诗,可能是最早是苏子的手笔,只需要三言两语,苏子就可以写出极动人的节令风物之美。

  白发童子就问老厨子会不会炒这道菜,陈平安说我就会,白发童子只是哦了一声,却也没有想要去摘野菜的想法。

  陈平安站在桥上,举目远眺,突然发现河里的鸭子好像又多了起来,对了,刘羡阳和圆脸姑娘都不在铁匠铺子那边。

  难怪难怪。

  白发童子走过桥面,一屁股坐在台阶那边,说道:“隐官老祖,我在这边等着啊。”

  因为她知道陈平安要去做什么,很多事情都可以百无禁忌,但是在有些事情上,不该开玩笑。

  陈平安转头笑道:“跟着就是了,又没什么讲究和忌讳。”

  去坟头敬香和添土。

  这趟桐叶洲之行,又去过好些山头,返回落魄山途中,在老龙城下船,跟宋前辈走了一段山水路程,道别后,陈平安其实又悄悄跟在老人身后,直到老人走向一处城门,突然抬臂挥挥手,默默跟随的陈平安这才笑着离开。之后又路过和驻足好些青山,有些犹有积雪。

  陈平安敬过香添过土,再拿出一壶酒,蹲下身倒在坟头。

  白发童子就蹲在远处远远看着。

  陈平安转头望去,身后的坟头,遥遥对着一座远山,其中有双峰若笔架。

  愣了愣,陈平安还是第一次察觉到此事,曾经年少无知,哪里知道这些门道。

  后来离乡多次,懂了些望气、堪舆的皮毛,只是每次上坟,陈平安也从未看一眼远处青山。

  陈平安就干脆坐在坟头一旁,默默望山。

  由此可见,当年爹娘走后,坟头选在这里,是有讲究的。

  可能是早年小镇懂这些的老人帮忙选的。

  家乡小镇这边,年复一年,老人少了,年味就淡。

  听裴钱和小米粒都说过,如今问夜饭都不热闹了。

  有年陈平安不在家,还是小黑炭的裴钱几个在泥瓶巷祖宅守夜,一大清早就开门放爆竹。

  要不是因为陈平安早就有过叮嘱,估计那会儿兜里已经有几个钱的裴钱,都能买下一整座铺子的爆竹。

  小米粒曾经有个谜语,真是黑衣小姑娘自己想出来的,不是陈平安教给她的。

  有次小米粒问,什么东西跑得最快,什么东西跑得最慢,却又都是追不上的。陈平安给了很多答案,小米粒都说不对不对,还真把脑子还算灵光的陈平安给难住了,把小姑娘开心坏了,乐得不行,高高兴兴给好人山主说出谜底,是昨天和明天!

  好像就是这样的,所有的昨天都不可追回,所有的明天又都在明天。

  白发童子一直没有打搅他。

  山温水软,杨柳依依,草长莺飞,春暖花开。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