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剑来> 第三百九十三章 灵光乍现山渐青(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三百九十三章 灵光乍现山渐青(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17k小说网笔下文学ddxsku南派三叔新笔趣阁雅文小说
  

  继续为那个腰系养剑葫的白衣年轻人,拖延时间。

  摊上蛞蝓妖魅这种好杀不好抓的狡猾货色,柳伯奇只能捏着鼻子做这种无聊事。

  ————

  在一座房门紧闭的书斋外头,俊美少年的幻象再度现身,双手负后,一脚踹开大门,跨过门槛。

  嗅了嗅鼻子,微微有些不适,它翻了个白眼,嘀咕道:“真不知道这柳氏祖上积了什么德,有这么浓郁的文运气息,在狮子园徘徊不去。也难怪那头龙门境狐妖眼红,可惜啊,命不好,白搭。”

  它开始东敲敲西摸摸,不停跺脚,看看有无机关密室之类的,最后发现没有,便开始在一些容易藏东西的场所,翻箱倒柜。

  那件宝贝,的的确确是在这座书斋才对。

  此次狮子园劫难,幕后那两个大佬,它都打过交道,当然是难缠的货色,一个修为高,一个权柄大,连它都不怎么愿意深交。

  那个喜欢收藏宝瓶洲各国玺宝的老家伙,鹰钩鼻,笑起来比鬼物还阴森,阴阳家总结出来的某种面相之说,很适合此人,“鼻如鹰嘴,啄人心髓”,一针见血。

  老变态走的是大隐隐于朝的扶龙路数,最喜欢搜刮亡国遗物,跟末代皇帝挨得越近的玩意儿,老家伙越中意,出价越高。

  据说那人已经收藏了近百枚历朝历代的皇帝玺宝,应有尽有,但是他唯有两大憾事,一件是某整套玉玺,唯独缺了一块,有小道消息说在蜂尾渡那边现身,只是老家伙对那条出过上五境修士的巷子,好像比较忌惮,没敢披张皮就去打家劫舍。

  第二件憾事,就是苦求不得狮子园世代珍藏的这枚“巡狩天下之宝”,此宝是一座宝瓶洲南部一个覆灭大王朝的遗物,这枚传国重宝,其实不大,才方二寸的规制,黄金质地,就这么点大的小小金块,却敢篆刻“范围天地,幽赞神明,金甲昭昭,秋狩四方”。

  它偶尔会抬起头,看几眼窗外。

  那个臭婆娘果真不愿罢休,开始用最笨的法子找自己的真身了,哈哈,她找得到算她本事!

  它沾沾自喜,这要归功于一本江湖游侠演义小说,上边说了一句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稳的地方,这句话,它越咀嚼越有嚼头。

  它继续搜寻那小金块,有些烦躁。

  这个柳小瘸子藏东西挺在行啊。

  虽说即便给它找到了,暂时也带不走,但是先过过眼瘾也好。

  说来荒诞,如今与狮子园风水有了些瓜葛渊源后,它竟然成了那小小金块都搬不起的可怜家伙。

  若是不计后果,倒也行,可它不乐意,妖物修行路上,最不缺的,就是光阴。

  这大概就是老天爷对妖族更难修行的一种补偿吧,成精开窍难,是一道门槛,还要幻化人形去修行,又是门槛,最后找寻一部直指大道的仙家秘籍,或是走了更大的狗屎运,直接被“封正”,属于第三道门槛。根据历史记载,龙虎山天师府就有一头幸运至极的上五境狐妖,只是被天师印往皮毛上那么轻轻一盖,就挡下了所有元婴破境该有的浩荡雷劫,蹦蹦跳跳,就跨过了那道几乎不可逾越的天堑,浩然天下的妖族谁不羡慕?

  它只是道听途说,就快羡慕死了。

  它眼角余光无意间瞥见那高挂墙壁的书斋对联,是小瘸子柳清山自己写的,至于内容是照搬圣贤书,还是瘸子自己想出来的,它才读几本书,不晓得答案。

  一边是“笔下千军阵,诗词万马兵。”

  一边是“立德齐今古,藏书教子孙。”

  一个气势外放,一个意气收敛。

  这点小意思,它还是看得出来的。

  它抬起头,一左一右,朝墙上对联各吐了口唾沫。

  然后它哈哈大笑。

  看到一个饱读诗书、特别意气风发的书生,如今跌落泥泞中去,比落汤鸡、落水狗还不如,真是大快人心啊。

  它大摇大摆绕过摆满文人清供的书案,坐在那张椅子上,后脑后仰,扭了扭屁股,总觉得不够惬意,又开始骂娘,他娘的读书人真是吃饱了撑着,连做一张舒服的椅子都不乐意,非要让人坐着必须挺直腰杆受累。

  它直愣愣盯着上方。

  想起了另外那个幕后大佬,手握青鸾国权柄的一位唐氏老人。

  此人对柳敬亭不顺眼很久了。

  这就奇了怪哉,连它这么个局外人,都晓得柳敬亭之清流能臣,是一根撑起庙堂的栋梁,你一个当今唐氏皇帝的亲叔叔,咋就对柳敬亭视若仇寇了?

  这两年,有多少南渡衣冠,是冲着柳老侍郎的这么个好名声而来?

  它打破脑袋也想不明白。

  倒是想起了去年末在狮子园,一场被它躺横梁上偷听的父子酒局。

  柳敬亭和他的两个儿子,一起喝酒聊天,不外乎柳敬亭的忧国忧民,以及大儿子的最新见闻,以及柳清山的针砭时政。

  记恨柳敬亭最多的文人文官,很好玩,不是早早就是政见不合的庙堂敌人,而是那些试图依附柳老侍郎而不得、竭力吹捧而无果的读书人,然后一拨人,是那些明明与柳老侍郎的门生弟子争执不休,在文坛上吵得面红耳赤,最后恼羞成怒,转而连柳敬亭一起恨得刻骨铭心。

  柳敬亭可能自己都会觉得莫名其妙,其实待人接物,一向不以对方官位高低、出身好坏而区分对待,最多就是对一些过火的溢美文字,不予置评,一些刻意的讨好不予理会,可恰好是柳敬亭的这种态度,最戳某些人的心窝子。对此,柳敬亭也是辞官退隐后,一次与大儿子闲聊官场事,那个给外人印象远远不如弟弟柳清山出彩的小小县令,将这些道理,给父亲说通透了,当时柳敬亭唯有饮尽一杯酒而已。

  柳清山则不以为然,直言不讳,反过来就说了自幼就关系莫逆的兄长一通。

  好在那位兄长知道柳清山的脾性,故而并不生气,只说自己是进了官场大染缸,希望柳清山以后莫要学他。

  好一个父慈子孝、兄良弟悌的融融恰恰。

  它那会儿其实心中冒出个念头,那头被自己吃掉的狐妖,有没有可能,是真的想要融入狮子园柳氏家族?之所以想要参加科举,有想过有朝一日,以柳敬亭的女婿身份,在庙堂和文章上都有所建树,最终反哺柳氏文运?

  只不过它当时光顾着嘴馋,一口吃掉了那头尚未结出金丹的狐妖,记得自己还打了几个饱嗝来着?

  它转过头,感受着外边师刀房臭婆娘注定徒劳无功的出刀,恶狠狠道:“长得那么丑,配个瘸腿汉,倒是刚刚好!”

  只可惜它不是那口含天宪的儒家圣人。

  哀叹一声,它收回视线,无所事事,在那些不值钱的文房四宝诸多物件上,视线游曳而过。

  它突然瞪大眼睛,伸手去摸一方长木镇纸旁边的小盒子。

  烫手!

  它赶紧缩回手,心情舒畅,笑骂道:“好你个柳清山,真贼!”

  ————

  柳氏祠堂那边。

  两位家塾教书先生,老人留在柳敬亭身边附近。

  柳敬亭苦笑道:“连累伏先生了。”

  老人摇头而已。

  除了教书,这位老夫子几乎就不说话,也没什么脸色变化。

  狮子园上上下下,其实都有些怕这位老夫子。

  而那位中年儒士刘先生,虽然也不算平易近人,规矩更多,几乎所有上过学塾的柳氏子孙和仆役子弟,都挨过此人的板子和教训,可仍是比伏姓老人更让人愿意亲近些。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