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剑来> 第九百二十五章 与诸君借取千山万水(六)(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九百二十五章 与诸君借取千山万水(六)(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ddxsku南派三叔81中文网新笔趣阁
  

  另外一个,师兄是郑居中。

  只说当年龙虎山大天师为何下山一趟,当真需要背仙剑“万法”,甚至还随身携带了那方阳平治都功印?

  降妖?想那柳道醇不过是玉璞境,大天师赵天籁却是飞升境,何必如此兴师动众?

  说到底,剑、印在手的赵天籁,还是在提醒白帝城,或者说是提醒郑居中这个给柳道醇当师兄的魔道巨擘。

  贫道这趟下山,本是降妖而已,那就别闹到最后,逼着贫道一同“除魔”了。

  黄庭摇头道:“按照文庙那边的文脉道统来算,郑又乾是正儿八经的儒家门生。”

  于负山疑惑道:“那咱们聊顾璨做什么?”

  黄庭却突然不愿意多说什么,“等明天庆典,你就都明白了。对了,等到庆典结束,我们不着急离开此地,你可以跟我一起去青衣河落宝滩那边,听一听小陌先生的传道。”

  于负山问道:“传道?谁?”

  传道二字,在山上可是极有分量的说法,何况还是黄庭说的。

  黄庭笑道:“年纪比你大,境界比你高,见识比你广。”

  于负山犹豫了一下,点头道:“回头旁听,看看此人道法到底高不高。”

  黄庭一笑置之。

  她记起一桩怪事,在小龙湫那边,陈平安当时去往野园,那些作为山水禁制之物的照妖镜,竟然当场粉碎。

  同样是密雪峰宅邸,敕鳞江老妪裘渎,与少女胡楚菱,坐在一张芦苇、蒲草编制而成的席上。

  按照山上品秩划分,草席只是件灵器而已,冬暖夏凉,山下有钱的将相公卿,也能买得起。草席四周,搁放四件席镇,是四条小巧玲珑的赤金走龙,形态纤细,栩栩如生。龙首双角,长吻细颈,龙尾回勾,由细长金条铸造而成,錾出鳞纹。

  裘渎小心翼翼取出一些物件,轻轻搁放在草席上。

  不比这张草席,这些大渎龙宫旧藏之物,说是价值连城,半点不为过。

  曾经掌控天下水运流转的蛟龙,作为江湖渎海的主人,珍藏无数,故而斩龙一役过后,大大小小的龙宫遗址,就与那破碎秘境,成为了山上公认的两大机缘。

  草席之上,有一颗大如拳头的夜明珠,两把宝光荧荧的古镜。

  一座可以同时摆放高低两支蜡烛的青铜蜡台。

  最后还有一把碧绿拂尘。

  此外还有一些相对“平庸廉价”的宝物,数量众多,暂时并未取出,都被老妪放在了一件咫尺物和一件方寸物里边。

  老妪神色慈祥,柔声道:“醋醋,有喜欢的,就挑两样,其余的,我都会作为你的拜师礼,送给仙都山和陈剑仙。”

  不管如何,都要借着明天举办庆典的机会,帮助醋醋与那位陈剑仙讨要个弟子身份,哪怕暂不记名,都是无妨的。

  实在不行,就退一步,让醋醋与那崔宗主拜师,成为一宗之主的嫡传弟子。

  少女伸出一只手掌,手心抵住那颗夜明珠,轻轻摩挲,再拿起那把拂尘,轻轻一挥,搭在胳膊上,装了装神仙风范,少女乐不可支,放下拂尘,又拿起两把古镜把玩一番,最后全部放回草席,拍了拍手掌,微笑道:“瞧着都蛮喜欢的,阿婆帮我挑选一两件就是了。”

  老妪摇头道:“修行路上,眼缘好坏,很重要的。醋醋,你得自己挑。”

  胡楚菱视线游曳,最终一只手掌轻轻拍打竹席,再伸手指了指那赤金走龙形状的席镇,嫣然笑道:“阿婆,我就要这两件了。”

  老妪笑着点头,对于醋醋的选择,老妪没有说好,也没有说不好。

  老妪只是伸出干枯手掌,抓起一把镜面泛起银白色的镜子,轻轻呵了一口气,拿手腕擦拭一番,露出一抹缅怀神色,轻声道:“此镜名为取水镜,可向太阴取水。修士持镜对月,能够汲取明月精华,修行水法的修士,最适宜拿来炼制本命物了。曾经是小姐的嫁妆哩。”

  胡楚菱指了指另外那把镜面泛起层层金色涟漪的古镜,与取水镜是差不多的样式,就像一双道侣,少女好奇问道:“阿婆,这把镜子呢,又有什么玄妙?”

  老妪笑着解释道:“平时只需要放在日光里,就可以温养古镜,如修士吐纳一般,妙不可言,可以积攒日光,冬寒时分,修士只许浇筑些许灵气在镜面上,光射百里,亮如白昼。传闻修士将此镜悬空,步行光亮中,那么就算走在那幽冥路上,都能够万鬼不侵,只是这种事情也没谁试过,不知真假。”

  这两把古镜,曾是一位云游四方的得道真人,作为做客大渎龙宫的礼物,品秩不算太高,只是法宝,却是那位道门真人亲手铸造锻炼之物,故而意义非凡。

  可惜那位道人拜访龙宫时,老妪当年还年幼,未能亲眼见着那位陆地神仙,只知老一辈的龙宫教习嬷嬷提及一个道号,纯阳。

  还说这位道长来历不明,放诞不羁,说话口气却比天大,曾经说得满堂主宾一愣一愣的,什么天下地仙金丹无数,可惜皆是伪。

  道士手持筷子,敲击酒盏,作一篇《敲爻歌》,传闻龙宫那边有史官记载这篇类似道诀的文字,不敢有丝毫掉以轻心,甚至还是专门篆刻在极为珍稀的青神山竹简之上,但是不到三天,竹简上边的文字就自行消散了。

  最玄妙之事,还是当初所有在座主宾修士,如出一辙,竟然都只记得那片道诀的末尾一句了。

  “炼就一颗无上丹,始知吾道不虚传,若问此丹从何来,且向纯阳两字参。”

  照理说这么一位游戏人间的得道高人,不说肯定可以享誉天下,名动一洲总归是不难的,多多少少都该有一些仙迹轶事。

  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裘渎始终没有听说关于那位“纯阳”真人的半点消息。

  至于那座不起眼的蜡台,实则是一座灯衢,按照山上的说法,属于那种螺蛳壳道场。

  若是点燃龙宫秘制的两支蜡烛,修士就可以入驻其中,初看皆是一间小屋,推开门后,便是一座海市蜃楼的通衢大市,唯一的区别,是一昼一夜。

  其实两镜一蜡台,三物可以相辅相成,最终两座灯衢幻境,等同于昼夜衔接为一,日月配合结刀圭,功德圆满金丹成,拂袖长生路上归。

  所以最适宜地仙之下的一双山上道侣,结伴修行,事半功倍。

  胡楚菱眨了眨眼睛,“阿婆,我是不是挑了两件最不值钱的物件啊?”

  老妪连忙摆手,开怀笑道:“不是不是。”

  胡楚菱见师父不愿多说,也就不多问了。

  裘渎

  在斩龙一役发生之前,世俗王朝曾用一种古礼祭祀山川,祭祀陆地山岳用“埋”,祭祀江湖渎海则用“沉”。

  而这四件被裘渎用来当做席镇的赤金走龙,便是浩然天下历史上首位女皇帝,作为“埋土沉水”大典中的关键祭祀之物。

  不过当年总计十八条,桐叶洲大渎龙宫这边,只是从东海龙宫那边分得其中一条,之后通过各种隐蔽手段,才收集到了四条。

  在万里燐河那边摆摊子的剑修陶然,是第一次踏足仙都山。

  反正山中也没有一个熟人,独自住在密雪峰一栋宅子里边,乐得清闲,至今也未能瞧见那个自称是“陈平安”的青衫刀客。

  张山峰当初离开落魄山后,掐着日子,独自乘坐一条老龙城跨洲渡船,在清境山渡口那边下船,因为听说青虎宫的陆老神仙,与陈平安是好友,而且又都是道门中人,想来不会太过嫌弃自己的境界,不料那位陆老神仙,堂堂元婴老神仙,何止是不嫌弃,客气得都快让张山峰误以为是青虎宫的下任住持了,张山峰是好说歹说,陆老神仙才舍得放自己离开,亲自一路送到了渡口不说,还陪着张山峰一起登上渡船,与那位渡船管事客套寒暄了一会儿,最终帮忙讨要了一间天字号屋子,老神仙这才下船。

  在下一座仙家渡口下船,离着仙都山还有些距离,但是有渡船,可以直接去往墨线渡,最终张山峰在一个复国没几年的王朝边境,开始徒步游历,反正算好了时间,绝对能赶上明年立春那天的宗门庆典,独自一人,年轻道士背剑匣,行走在夜幕中。

  张山峰从袖中摸出议张黄纸材质的挑灯符,以双指捻住,高高举起。

  老真人梁爽,带着弟子马宣徽,离开洛京积翠观后,很快就找到了这个名叫张山峰的趴地峰嫡传。

  老真人没有直接现身,而是找到了那个暗中护道的袁灵殿,没有藏掖身份,抚须笑道:“贫道梁爽,与火龙真人只见过一次,虽说抢了他的外姓大天师身份,但是与你们师父相谈甚欢。你就是那个指玄峰袁灵殿吧,一身道气很重啊。”

  袁灵殿打个道门稽首,“晚辈趴地峰袁灵殿,拜见龙虎山梁天师。”

  梁爽说道:“火龙真人如此偏心张山峰,你们这几个当师兄的,还能够保持这份心性,趴地峰确实了不起,门风之好,几乎可以说是独此一家了。”

  袁灵殿洒然笑道:“拜师就拜火龙真人,这本就是天下公认的事实。”

  其实师父对这种说法,颇不以为然,贫道也没个飞升境的徒弟啊。

  但是某位师兄曾经很快就跟添上了一句,“收徒就收张山峰”,立即让师父开心得不行。

  在修行一事上,袁灵殿不觉得自己比谁差,唯独在这种事情上,是真心敌不过那几个同门。

  先前在那清境山渡口,袁灵殿悄然现身,走了趟青虎宫,得与陆雍亲自道谢一声。

  每位趴地峰修士,在外游历,礼数是不缺的。

  陆雍当时得知对方是北俱芦洲的指玄峰袁灵殿后,久久无言。

  因为去过宝瓶洲,所以对那北俱芦洲的山上典故,所知甚多,即便撇开袁灵殿是火龙真人的高徒不说,只说在那剑修如云的北俱芦洲,一个都不是剑修的玉璞境道士,能够被说成是“打个仙人,不在话下”,那么袁灵殿战力之高,可想而知。

  梁爽问道:“什么时候去仙都山?”

  袁灵殿说道:“还是看小师弟自己的意思吧。”

  老真人又看了几眼年轻道士,惋惜道:“可惜纯阳道友不在,不然你师弟未来结丹一事,气象只会更大。”

  袁灵殿笑道:“这种事不强求。何况在我看来,小师弟有无吕祖指点,差别不大。”

  梁爽啧啧不已,不愧是火龙真人教出来的弟子,说话都是一个口气,不过袁灵殿的这个说法,老真人还是不太认可的,“‘纯阳’二字,意思很大的。”

  袁灵殿笑着点头,师父其实提及过这位道号纯阳的道门中人,而且评价极高。

  毕竟是一个能够说出“一粒金丹在吾腹,始知我命不由天”的修道之人。

  而师父对纯阳真人的评价,其实就两句话。

  “柳七和周密的柳筋境,一步登天,一个率先开辟道路,一个又垫了几块台阶,皑皑洲韦赦的元婴,与青冥天下姚清在此境的斩炼三尸,难分高下。”

  “吕喦金丹第一,天下无双。”

  老真人与弟子马宣徽,跟着袁灵殿远远跟在张山峰身后。

  年轻道士手持符箓,夜幕中一点光亮。

  陈平安之前在那定婚店外的敕鳞江畔,跟老真人讨要了一份龙虎山天师府的传度、授箓仪轨。

  便是崔东山,也不敢说自己懂得全部的过程,用梁爽这位龙虎山外姓大天师的说法,就当是陈道友提前观礼一场了。

  老真人看着前边那点光亮,抚须而笑,有感而发。

  秉烛夜游之人,自身在光明中。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