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剑来> 第六百九十章 看门狗(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六百九十章 看门狗(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17k小说网ddxsku新笔趣阁雅文小说81中文网
  

  功德彰显,正人自威,鬼魅退散,绕道而行,从来不是什么虚妄语。

  铺子生意冷清,李锦有些想念这些年常来照顾生意的两个熟客了,前有大风兄弟,后有朱老弟,人家买书,那叫一个豪爽,半麻袋一麻袋买去的那种。

  与朱敛相熟,还要归功于那场玉液江风波,朱敛之后就常来这边买书。

  那位玉液江水神娘娘虽说事后,没有被大骊礼部问责,但是显而易见,在大骊礼部祠祭清吏司是落了档案的,因为李锦与那位郎中大人是熟人。大骊的吏部考功司,兵部武选司,与这礼部祠祭清吏司,三司主官,正五品而已,但是位高权重,尤其是礼部祠祭清吏司,具体管着大骊所有山水神灵的功过考评,更是重中之重,故而被山上视为“小天官”,清吏司郎中大人,前不久微服私访三江辖境,来书铺这边叙旧坐了一会儿,之所以能够劳驾这位郎中大人亲临红烛镇,当然是那个玉液江水神娘娘捅出的篓子,比天大了。

  作为玉液江水神的同僚,李锦谈不上幸灾乐祸,倒是有几分兔死狐悲,即便当了一江正神,不还是这般大道无常,终年忙忙碌碌不得闲。

  当然李锦因为美梦成真,成功当上了江水正神,便野心不大,还算悠闲。若是李锦想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提升冲澹江与那铁符江一般品秩,与那杨花一样晋升头等水神,可就有得忙了。

  李锦合上书籍,随手丢在胸口,开始闭目养神。

  有些怀念与那位朱老弟的言谈,双方如果撇开身份和立场,其实话语十分投机,李锦甚至愿意让朱老弟躺在藤椅上,自己站在柜台那边。

  记得朱敛曾笑言,我信佛法未必信僧人,我信道学未必信儒士。我信圣贤道理未必信圣贤。

  落魄山朱敛,确实是一位难得一见的世外高人,不止拳法高,学问也是很高的。

  有客登门,李锦睁开眼睛,抬手提起茶壶喝了一口,慵懒道:“随便挑书,莫要还价。”

  李锦瞥了一眼,除了那个笑眯眯的中年男子,其余三位法袍、发簪都在表明身份的长春宫女修,道行深浅,李锦一眼便知。

  身为掌握一地气数流转的一江正神,在辖境之内精通望气一事,是一种得天独厚的本命神通,眼前铺子里三位境界不高的年轻女修,运道都还算不错,仙家缘分之外,三女身上分别夹杂有一丝文运、山运和武运,修道之人,所谓的不理俗事、斩断红尘,哪有那么简单。

  唯独那个中年面容的男子,李锦全然看不透。

  如逢真人,云中依稀。

  李锦心中微微讶异,很快就有了决断,那就干脆别看了,若对方真是地仙之流,一地神灵如此窥探,便是一种无礼冒犯。

  这就像面对一位类似朱敛的纯粹武夫,在朱敛四周出拳不停,呼喝不断,不是问拳找打是什么?

  米裕没有对任何一位女子如何过分殷勤言语,时时刻刻止乎礼。

  与多位女子朝夕相处,一旦稍稍有了取舍痕迹,女子在女子身边,脸皮是多么薄,所以男子往往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至多至多,只得一美人心,与其她女子从此同行亦是陌路矣。

  当然米剑仙没有什么非分之想,他此次出门,还是要做正事的。

  在那黄庭国边境的黄花郡,劾治那云山寺画妖,长春宫女修们信手拈来,壁画女子,不过是一位洞府境的女鬼,也会去往长春宫,米裕在一旁瞧着养眼,云山寺十分感激,地方官府与长春宫攀上了一份香火情,皆大欢喜。

  倒是名叫云水郡的那个小地方,深山野林的一处石室峭壁当中,那个龙门境瓶颈的“老神仙”,让米裕有些大开眼界,世间竟有修道之人,把自己给修出个皮囊即是阴魂囚牢的存在,老修士不知为何身嵌石壁间,苦不堪言已经数十年,长发如藤蔓曳地,肌肤已与木石无异,这等可怜下场,十分罕见,之所以沦落至此,是得了一份白日冲举真卷,却是小半残篇,不愿公开道法,修行误入歧途,这就是山泽野修的无奈之处,哪怕既有仙骨,又有仙缘,只要是仙缘不够,又不得山上明师指点,何谈羽化。

  老修士被困多年,形神憔悴,魂魄皆已几近腐朽,只得托梦一位山野樵夫,再让樵夫捎话给当地官府衙门,希冀着飞剑传信给长春宫,助其兵解,若是事成,传信之人,必有重酬。

  米裕很识趣,终究是外人,就没有靠近那石壁,说是去山脚等着,毕竟那个老金丹修士,光是那部被老神仙言之凿凿,说成“只要有幸补全,修行之人,可以直登上五境”的道法残卷,就是许多地仙梦寐以求的仙家道法。

  之所以知晓这些密事,当然是米裕施展了掌观山河的神通,看看而已,若是垂涎这点机缘,也太羞辱他米裕了。

  长春宫那位老妪,早有准备,从木匣当中小心翼翼取出一把法宝品秩的短剑,再以长春宫独门秘法,手刃了那位老神仙,再将后者魂魄收入一件仙家重宝,是作为明器的玉雕勾龙,是上古蜀国的帝王陵墓之物,一次探寻仙府遗址,被长春宫某位祖师收入囊中,此物最能温养魂魄。

  所谓的兵解转世,当然是托词,转世修行一事,哪有那么简单。一个小小龙门境,还不值得长春宫如此对待,老修士也没那份境界和根骨,有资格来谈什么维持一点本性灵光的兵解转世,没了那点至关重要的本性真灵,即便投胎转世,也注定一辈子无法开窍记得前生事了。

  作为交换,将那份道法残卷赠予长春宫祖师堂的老修士,以后可以在长春宫一个藩属门派,以鬼物之姿和客卿身份,继续修行,将来若成金丹,就可以升为长春宫的记名供奉。

  米裕坐在山脚一棵大树枝干上,悠哉悠哉喝着养剑葫内的米酒酿,愈发感受到浩然天下一座寻常仙家门派的……忙。

  光是与各地官府、仙家客栈、神仙渡口、山上门派的打交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了神仙说不沾烟火气的仙家语,除此之外,还要人人勤勉修行,年纪大的,得为晚辈们传道授业解惑,既要让晚辈成材,又不能让晚辈见异思迁,转投别门……累人,真是累人。

  米裕有些理解隐官大人为何会是隐官大人了。

  因为隐官大人是此道的个中好手,年纪轻轻,却已是最拔尖的那种。

  因为那老妪与各方人士的言谈,在米裕这个自认门外汉的旁观者眼中,其实还是瑕疵颇多,比如与山上前辈好言好语之时,她那神色,尤其是眼神,明显不够真诚,远远没有隐官大人的那种发自肺腑,水到渠成,那种令人深信不疑的“前辈你不信我就是不信前辈你自己啊”,而本该与山上别家晚辈和煦言语之时,她那份骨子里流露出来的倨傲气,收敛得远远不够,藏得不深,至于本该硬气言语之时,老妪又话语稍多了些,脸色过于故作生硬了些,让米裕觉得措辞有余,震慑不足。

  笑语之际,眯眼转瞬就杀人。

  顺利解决了“兵解”一事,在山脚重逢,老妪心情不错,大概与余米先前的识趣远去,不无关系。

  在那之后,她们去一座崭新武庙,为那位战死武将的英灵,取出一件山上秘制甲胄,让英灵披挂在身,夜间就可以行走无碍,不受天地间的肃杀罡风吹拂魂魄,至于白昼之时,武将英灵就会化作一股青烟,隐匿于老妪所藏一只书院君子亲笔楷书“内坛郊社”款双耳炉当中,然后让终南亲自点燃一炷香,过山时燃山香,渡水时点水香,始终让终南手捧香炉,极少御风,最多就是乘坐一艘仙家渡船,就会点燃一炷云霞山秘制的云霞香。

  那位英灵哪怕夜间赶路,依旧沉默寡言,米裕在几位年轻女修眼中,好像也少了许多言语。

  自古猛将,悍劲之辈,死后刚毅之气难消,就可称为英灵。

  长春宫修士此次就是引导英灵,去往大骊京畿之地的铜炉郡,英灵先担任一地社公,若是礼部考核通过,不用几年就可以再补缺县城隍。

  在这次游历期间,只有两个小小的意外,一次是在一处郡城当中,遇到鬼物作祟,三名猎户接连被魇,终日浑浑噩噩,一到晚上,就梦游一般离家相聚,相遇之后,就站在原地互相批颊,城隍庙和土地公也都束手无策。

  老妪便让“师姑”终南设法坛,牒雷部,请神将。结果成功拘押来了一头观海境的老狐仙,狐魅老翁哀嚎不已,撕心裂肺与这帮女子仙师们诉苦,说那猎户捕杀了它几十个徒子徒孙,这笔账该怎么算,若不是它拦阻儿孙们报仇,三个猎户早死了,摔几百个耳光,难道过分吗?

  老妪懒得与那狐魅废话,就要以雷法将其镇杀,不过终南好说歹说,才息事宁人,那桩恩怨就此作罢。她不忘对那老狐训诫了一番,希望以后好好修行,小心安置狐窟住处,切莫再被轻易被市井樵夫猎户寻见了。老妪却不太满意,将那老狐狠狠训斥了一通,老狐只得畏畏缩缩,说自己会给些银子,对那三户人家补偿一番。终南欲言又止,见了老妪的脸色,终南不敢再多言语。最后她反而被老妪私底下训斥了几句,对待这些山精鬼魅之流,不可如此软弱心肠。

  米剑仙从头到尾,只是冷眼旁观,坐在栏杆上喝着酒。

  若是隐官在此,大概不会是这么个结果吧。

  不过那个叫韩璧鸦的小丫头,倒是让米裕有些刮目相看,以心声嘀咕了一句,老狐认错就够了,还个屁钱。

  米裕听了个真切。

  毕竟是剑仙嘛。

  再就是在远离炊烟的山野之中,她们遇到了一位出门游历散心的大骊随军修士,是个女子,腰间悬佩大骊边军制式战刀,不过卸去甲胄,换上了一身袖子窄小的锦衣,墨色纱裤,一双小巧绣鞋,鞋尖坠有两粒珠子,白昼不显光芒,夜间犹如龙眼,熠熠生辉,在山巅处一座观景凉亭,她与长春宫女修相逢。

  女子当时一脚踩在一位跪地山神的后背上,可怜山神正在诉说境内的一桩仙师密事,她则仰头饮酒,见了那拨长春宫女修,一抹嘴,丢了空荡荡的酒壶到崖外,她以拇指指向别处,意思很明显,此地已经有主了,劳烦诸位去往别处。

  老妪皱眉不已,长春宫有一门祖传仙家口诀,可炼朝霞、月色两物。每逢十五,尤其是子时,都会选取灵气充沛的高山之巅,炼化月色。

  而此山此处,无疑是今夜修行最佳之地。

  去了别处,今夜月色炼化、以及明早炼化朝霞两事,就都要大打折扣。

  那女子一脚踹开那刚刚在礼部谱牒入流的山神,后者立即遁地而逃,绝对不掺和这种神仙打架的山上风波。

  真正让老妪不愿退让的,是那女子随军修士的一句言语,你们这些长春宫的娘们,沙场之上,瞧不见一个半个,如今倒是一股脑冒出来了,是那雨后春笋吗?

  不但如此,女子还抬起头,她自言自语了一句更加火上加油的言语,也没下雨啊。

  米裕站在一旁,面无表情,心中只觉得很顺耳了,听听,很像隐官大人的口气嘛。亲切,很亲切。

  最后这场风波没有酿成祸事的原因,很简单,那女子修士见那老妪脸色铁青,也不废话,说双方切磋一番,她撇开大骊随军修士的身份,也不谈什么文清峰弟子,不分生死,没必要,伤和气,只需要任何一方倒地不起即可,只是记得谁都别哭着喊着回师门告状,那就没劲了。

  老妪一听说对方出自风雪庙文清峰,立即没了火气,主动赔礼道歉。

  那女子大概是觉得更没劲了,直接御风离开凉亭。

  米裕一眼望去,这般女子,有那么点家乡酒水的滋味了。

  之后老妪带着终南在内的女子,在凉亭之内修行吐纳。

  米裕再次独自远去。

  在别处山头山林间,躺在古树枝干之上,独自饮酒。

  取出一张山水敕令之属的黄纸符箓,以些许剑气点燃符箓再丢出。

  很快那位小山神就现身,在树底下,口呼仙师。

  米裕问了缘由,哑然失笑,原来是邻近一处河伯水府,一贯喜欢强纳女鬼为妾,有女鬼投牒土地庙无果,反被土地泄密给河伯,差点被当场鞭杀,女鬼继续投牒县城隍庙,那河伯也是跋扈惯了的,竟然直接扯住那女鬼头发,一路拖拽到城隍庙之内,要当着城隍爷好友的面,鞭杀女鬼,刚好被那女子修士路过撞见,兴许是受限于大骊制定的山水律法,只能将此事通报礼部,她却很难亲手打杀河伯、土地和城隍,所以她今夜才来此山头散心,将可怜山神一并迁怒了,理由是渎职。

  米裕想起一事,问道:“若是有军功傍身,按照大骊边军律例,不是可以拿来换取头颅吗?看那女子,积攒战功,好像不会少。”

  那山神小心措辞道:“那位女子仙师,战功确实多,在沙场上攒下了一份偌大名声,好像连某位大骊巡狩使都曾对她亲口嘉奖,此事连小神都有所耳闻,不过听说她都让给朋友了。”

  米裕坐在树枝上,挥手笑道:“山神老爷只管自己压压惊去。”

  米裕自言自语道:“真是一位好姑娘啊。”

  米裕悚然状,猛然转头望去。

  不远处的树枝上,有位佩刀女子,亭亭玉立。

  米裕沉默片刻,笑问道:“那女鬼?”

  那女子一言不发。

  米裕只得自己喝酒。

  她冷笑道:“与那长春宫女修同行之人,也好意思背剑在身,假扮剑客游侠?”

  米裕笑道:“实不相瞒,我与魏大剑仙见过,还一起喝过酒。”

  女子愣了愣,按住刀柄,怒道:“信口开河,胆敢侮辱魏师叔,找砍?!”

  米裕无奈,那魏晋是睁眼瞎吗?这般女子,都瞧不见?

  米裕只得摆手求饶道:“当我鬼迷心窍了,姐姐莫要生气,我哪能认识魏大剑仙,我一个喝市井米酒酿的山泽野修……”

  那女子冷声道:“魏师叔绝不会以修为高低、家世好坏来分朋友,请你慎言,再慎言!”

  女子显然不愿再与此人言语,一闪而逝,如飞鸟掠过处处枝头。

  米裕躺回树枝,心情好转几分。

  最后长春宫女修一行人,到了风雪庙山门,只是那个余米却说有事离开一段时日,双方相约于一座仙家渡口。

  米裕还真有事,去彩衣国胭脂郡找到了那位渔翁先生,表明身份,当然是落魄山记名供奉余米,还带了一封魏大山君的亲笔手书,以及几件能够让师徒三人相信他米裕身份的陈年往事。

  因为年轻隐官让韦文龙捎给魏檗的那封信上,提及一事,如果他米裕最终选择留在落魄山,就让米裕去胭脂郡找到师徒三人,先回落魄山,到时候米裕再陪同三人一起去往北俱芦洲,让赵树下去狮子峰,找李二前辈练拳,让赵鸾去彩雀府修行,吴老先生可以去云上城做客。在这期间,米裕可以看情况决定,要不要帮忙指点赵树下已经获得口诀的剑气十八停。

  做这些事情,米裕十分乐意,就像回到了避暑行宫,或是春幡斋。

  不然只是在落魄山,每天舒心惬意是不假,可终究还是有些空落落的。

  将师徒三人送到了那条翻墨渡船之上,米裕找到刘重润后,这才去往风雪庙附近的那座仙家渡口。

  不曾想相约时辰,长春宫修士还未露面,米裕等了半天,只得以一位观海境修士的修为,御风去往风雪庙山门那边。

  结果遇到了她们刚刚离开山门,老妪神色郁郁。

  她们此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向风雪庙神仙台购置一小段万年松,是长春宫一位大香客的女眷,急需此物治病,那位香客,权势煊赫,如今已经贵为大骊巡狩使,这个武职,是大骊铁骑南下之后新设立的,被视为武将专属的上柱国,连同曹枰、苏高山在内,如今整个大骊才四位。而这位巡狩使的女眷,那个疑难病症,山上仙师坦言,唯有以一片神仙台万年松入药,才能治愈,否则就只能去请一位药家的上五境神仙了。

  但是很不凑巧,那位大将军与真武山关系极好,与风雪庙却极其不对付,所以就托付长春宫此事,做成了,重谢之外,就是一桩细水流长的香火情,做不成,长春宫自己看着办。

  大骊王朝,或者说如今的整座宝瓶洲。

  山上已经半点不像山上。

  而风雪庙那棵名为“长情”的万年松,生长在神仙台崖畔,枝叶高出山脊,根却一路蔓延至涧底,依附山根,浸染水运,所以入药有奇效,皮厚寸余,剥开之后,色如琥珀,入药有奇效。尤其是女子,无论是消息灵通的山下权贵女眷,还是山上斩赤龙之前的女子仙师,人人需要,可惜人人求不得。道理很简单,万年松在神仙台,而神仙台之事,得问剑仙魏晋才行,哪怕是风雪庙老祖师,相信都没脸为了一片万年松,与魏晋开口讨要。

  长春宫太上长老与大鲵沟秦氏老祖有旧,不然休想做成此事,根本不是多少神仙钱可以解决的事情,老妪本以为事情为难,最少还有回旋余地,不曾想到了风雪庙大鲵沟,那秦氏老祖一听说是此事,立即变脸了,态度极为坚决,斩钉截铁说此事绝对不成,奉劝那位老妪,别痴心妄想了。

  米裕与那些长春宫女修碰头后,只说自己去风雪庙试试看,碰碰运气。

  当然不是为了长春宫,而是觉得既然那万年松如此值钱,自己身为落魄山一份子,不砍他娘个一大截,好意思回家?

  反正当时与魏晋一起路过那棵万年松,魏晋提了一嘴,说此树若是生长在文清峰、绿水潭,倒是可以省去自己不少麻烦。

  当米裕熟门熟路到了神仙台之后,就开始掰树枝,掰断了一根树枝,说好事成双,掰下了两根,又说三才兼备,在米裕念叨着四象齐聚之时,有女子急匆匆御风而至,双方可算熟人,刚刚返回师门没多久的女子,一记刀罡劈砍在米裕身侧,只是不曾想那个自称山泽野修是不是做贼心虚,竟然一头撞在刀光之上,然后直不隆冬坠入悬崖,等到女子要御风去救人,已经寻不见任何踪迹。

  女子往返山崖、山谷数次,仍是找不见那个莫名其妙就消失的家伙,等她一头雾水返回那棵万年松畔,风雪庙老祖,大鲵沟一脉的秦氏老祖,以及她所在文清峰一脉的祖师,三人都已经齐聚山巅,恩师与她笑言,不用理会此事此人了。女子忍不住问道,那人果真认识魏师叔?

  大鲵沟秦氏老祖笑眯眯道:“有搞头啊。”

  文清峰的女子祖师冷哼一声。

  貌若稚童、御剑悬停的风雪庙祖师,以心声与两位祖师堂老祖说道:“此人当是剑仙无疑了。”

  米裕偷偷溜出风雪庙之后,只说自己面子不够,但是乘坐渡船在牛角山靠岸之前,却将一片万年松偷偷交给了那个韩璧鸦,说路上捡来的,不花钱,说不定就是那万年松了。

  小姑娘说你骗人吧?

  不过她手中那片古松,入手极沉。

  米裕笑眯眯说是不花钱骗人呢,还是万年松骗人啊?

  少女喜欢说话,却不太爱笑,因为生了一对小虎牙,她总觉得自己笑起来不太好看唉。

  与余米前辈分别之时,看着那个潇洒远去的背影,她才偷偷而笑。

  ————

  宝瓶洲中部那条尚未彻底开凿完毕的渎水之畔,白衣少年骑在一个孩子身上,身边跟着一个从书简湖急匆匆赶来的林守一。

  崔东山跳落在地,从林守一手中接过那二十四枚竹简,环顾四周,喃喃低语道:“辛苦了。”

  在这之前,几个“齐”字,已经到手。

  而一封解契书,也从剑气长城来到了宝瓶洲。

  崔东山扯开嗓子嚷嚷道:“辛苦了!”

  他曾经调侃一句柳清风与李宝箴的重逢,见面道辛苦,毕竟是江湖。

  如今哪怕整座浩然天下,都算一座江湖,可先生何在?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