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史上最强崇祯> 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战(2/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战(2/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起点文学
  

  由于是靠清军入关协助自己,所以吴三桂抽调了在东门的几乎全部防备力量。

  多尔衮此时进军,山海关整体比西门更加森严的东门,其实全都是空城,的确是千载难逢的时机。

  西门瓮城外每座瓮城周都有两里左右,垛口加在一起差不多也要九百余口,另外还设了十余所小型望楼、马面四座。

  尤其两座卫城之后的那个瓮城,更是防护南门的有力保证。

  其实崇祯皇帝不明白,山海关向内搞这么多防备干什么,不知道是早就建好,还是吴三桂到了山海关之后增建的。

  那些望楼大约每个只能站着三五个吴军兵士,在各面城墙上都有数所,崇祯站在元戎车上目测,长宽大约在两米左右,位置极好。

  除了四面城墙的小型望楼,在各个卫城、关口以及主关城城墙的四角部分又要设长宽在四到五米左右的大型角楼,这里一般是每段城墙军将指挥的地方。

  沿着西门瓮城的两旁卫城相隔五十步距离左右,各还设有马面两座,突出城墙部分约有两米,可以及时应对敌情。

  在马面的垛墙上还有许许多多的垛口,这些垛口平时可以用来向下投掷滚石、檑木,也可以纯粹用作瞻望。

  不过为战情所需,在这些垛口的下面还有射眼,以供本地驻防兵士随时变换打法,给进攻放造成更多伤亡。

  西门外瓮城为半方形,瓮城外两座卫城各设左右方向,均为半圆形,在每座卫城的左面,偏开一小门。

  这个小门平时既可用来疏通兵士,也可以与旁数十步外的城墙上马面联动。

  这个距离正好在火统和弓箭的射击范围之内,从这边的马面上,可以狠狠射击进攻城门的敌军。

  “弟兄们,夺下卫城,给咱们正名!随我杀啊!!”

  胡国柱操着大刀,带领八千关宁降兵来到不久前探马插的小旗子处,看着城头那些严阵以待的吴军兵士,毅然决然的第一个踏了进去。

  胡国柱带第一批人冲进去以后,左右两侧的明军也开始在黄得功、杨御藩的率领下开始总攻,后方山坡上,炮手立即将铅弹推入母炮。

  “砰砰砰砰——”

  不久之后,伴随着一阵地动山摇的狂轰滥炸,明军整体的集群冲锋随之到来,漫山遍野的明军挥舞着大明旗帜开始向山海关前进。

  “杀——”

  “杀!”

  他们见到前方插着的小旗,但是没有丝毫迟疑,踩着各色小旗冲到战火纷飞的关城前面,开始搭设云梯、埋土填壑。

  一颗城头的开花弹砸到明军人群中,十几个人直接被炸死,周围那些也是残肢横飞,尘土过后,地上出现几个土坑,周围躺着不少明军绝望的哀嚎。

  周围明军没有管这些人,仍是在各自将官带领下,疯了似的向关城冲锋,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让眼前的城头插上大明玄鸟旗。

  不过让吴三桂吃惊的是,后方很快就有胳膊上帮着白布条的太医院学徒,冒着箭矢纷飞跑到阵前,将这些伤兵抬下去到后方大营医治。

  甚至就连太医院的吴又可都亲自跑到前线,他嘴上包着灰色防尘布,带着数个太医院学徒,在刀盾手的保护下在战场中间来回穿梭。

  山海关的各个关城都是碎石横飞,无数隐蔽在垛口下的吴军被实心铅弹击中,直接仰面翻下城,落到自己布设的陷阱中,苦苦挣扎。

  后头撼山营坐营官姜朗华大手一挥,带着最后一批关宁降兵,推着装满沙土的独轮车向前拼命冲锋。

  见到这些关宁降兵周围没有遮掩,后方赶来的山东军所部明军刀盾手互相对视一眼,纷纷举起手中盾牌护卫在他们身旁。

  现在这个时候,已经不再分什么降兵和官兵,他们都是一同上阵拼命的兄弟。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