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覆汉> 第十九章 伏清白以死直兮(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十九章 伏清白以死直兮(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起点文学南派三叔ddxsku
  刘虞并没有立即死去,因为他胸口所中的那一箭明显是留了余地的,射箭之人并没有施展全力,而且非常偏,更不可能是什么脏箭。

  实际上,从医生赶到施展紧急救治,然后成功取出箭头,到他被抬回家,一整天的时间里刘虞都一直保持着清醒姿态。

  其人一边安抚一众如同丢了主心骨一般的公卿大臣,一边又要求韩锐等人保持克制,同时还严厉敦促关靖一定得劝住公孙瓒,不得擅杀滥杀,并让人去寻此时应该是去押送军粮的钟繇鈡元常……甚至,等公卿们将要离开之时,他还不忘叮嘱黄琬替他写信给辽西的长子刘和,让后者不必担心;公卿们走后,他还不忘安慰已经哭成泪人的妾室。

  考虑到冬日伤口不易感染,这个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觉的刘伯安应该能熬过来。

  但是,所有人都忽略了一件小事,那就是刘虞整个冬天都咳嗽不止,这个小毛病撞上胸口的箭创后起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负面作用——断断续续的咳嗽使得伤口难以愈合,而伤口不停撕裂带来的剧痛又严重影响到了他本身的抵抗能力。

  而仅仅是两三日内,这位太尉领尚书事的宗室辅命大臣的身体就开始剧烈恶化,发烧、伤口红肿,最后伤势到底是蔓延到了咳嗽时必然要牵扯的肺部,其人开始咳血,然后时不时的面部痉挛……

  这下子,所有有战场经验的人都变得沉默或者惶恐了起来。

  须知道,往前六年,这种情形对在长安久居的人而言已经很少见了,但更早之前,这种事情对于所有人而言都很熟悉,大家心里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不要听妇人之言。”一阵剧烈的咳嗽与几乎是肉眼可见的撕裂性剧痛后,斜靠在榻上的刘虞终于再度恢复了神智,言语也变得通顺起来,却当先提到了一件事情。“我刚才都听到了……此事极为荒谬!想我为辅政大臣,不能早早发现这件事情的首尾,让事情消弭于无形,已经很惭愧了,又怎么能为了我一人而让整个长安城停下用煤呢?刚刚下了雪,不让烧煤岂不是要冻死人?这不是在救我,这是在损我最后一丝德行。”

  听得此言,原本就很哀切的刘虞妾室只能继续抹泪,立在最前方的黄琬则情难自已,只能点头,而其人身后,赵谦、士孙瑞、种邵、马日磾,还有面色极为难看的公孙瓒也都无言以对。

  至于其余人等,包括赵平、冯芳、张范、韩玄、傅干、射坚、金旋、张昶、淳于嘉等人,都只能等在外间,竖耳倾听罢了。

  “有几件事情,有公有私,趁着长安城中几位要紧人物,还有仅有的几位私交都在,请务必替我记录一二……”刘虞说到一半便不住咳嗽起来,面部表情痛苦至极,偏偏周围人却毫无办法,便是那侍妾也只能带泪为其勉强擦拭而已。

  而好不容易等他咳完,众人却愈发肃然起来。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刘伯安这是要交代遗言了。

  隔着一堵墙,号称亚圣的张昶更是亲自摊开纸笔,准备记录。

  “当先一件事……我死乃年老体衰,所谓天命也,非只箭伤所致……不可罪杨侍中。”刘虞躺在榻上缓缓而言。

  但此言一出,莫说黄琬、赵谦即刻怒目,种邵、士孙瑞、马日磾一时大悲,公孙瓒一时冷笑,便是隔壁记录的张昶,都愤然将写了半句话的公孙纸扯下,揉成一团扔了出去。

  但只是一瞬,叹了一口气后,张昶还是低头重新录入此言。

  说白了,刘虞不是在为杨琦开脱,而是在为天子开脱。

  大家又不是蠢货,当年晋灵公要杀赵盾,赵盾逃走,其弟赵穿引兵杀晋灵公,最后史家是怎么记的?还不是赵盾弑其君!

  政治事件中,责任人只能是某个派系的政治领袖,而非是某个执行人,这个道理早一千年中国人就知道了。

  同样的道理,反过来说,天子只要在三辅死了,那就是公孙珣弑君,盗匪杀的、曹操派人刺杀的,半路上冻死、饿死了,那也是公孙珣弑君,因为天下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而刘虞的这句话,不过是为了尽量堵住公孙珣的嘴,防止后者利用他的死过度发挥罢了。当然了,也算是尽了一个汉室忠臣最后的忠心了。

  “再一件事……”刘虞斜靠在榻上,目光越过黄琬等人,定格在了公孙瓒身上。“这次的事情关系重大,一定要等卫将军回来,最起码要等到御史中丞(钟繇)回来才可处置,万万不能擅自杀人。”

  公孙瓒额头青筋乍露,却避口不应。

  但黄琬、赵谦、士孙瑞等人,却纷纷颔首,隔壁诸位大臣也大多应声。

  无奈之下,公孙瓒只能一时干笑颔首:“且听太尉之言。”

  “还有一件事情,乃是专门告诫子琰兄的。”刘虞身体难支,见到公孙瓒点头便不再计较,而是望着身侧挚友黄琬,诚恳而言。“子琰兄往荆州、益州一行后,回来对刘焉、刘表二人嗤之以鼻,其实我一直不以为然,但却畏惧子琰兄为人,不敢直言,今日勉强一劝……”

  “你说。”

  “昔日卫将军在渭水有一言极善……治世之能臣到乱世自为枭雄,乱世之枭雄到治世自为能臣。”刘虞勉力劝道。“刘景升、刘君郎二人固然可恶,但若是我们换位处之,恐怕未必比他们做的好,他们居长安,恐怕也要骂我们有负汉恩……时局在外,人力何堪?今日之忠臣,明日之簒逆,都是时局作祟,何必苛责于人?”

  黄琬本欲说天下事论迹不论心,以此来驳斥,但瞥见对方希冀的眼神后忽然醒悟,刘伯安哪里是在给刘表、刘焉做辩解?分明是在给他自己做辩解……临到此时,这位当朝太尉只觉得自己不够称职,不能阻止之前的事情,所以心中有愧,便本能借此来为他自己辩解。

  一念至此,黄子琰几乎要脱口而出,问问对方都要为汉室送命了,还有什么可惭愧的?但话到嘴边却又强行咽下,只能微微颔首。

  刘虞放下心来,继续言道:“至于其余的事情,这几日我想了许多,但想来想去都觉的无用……以前的事情,我身为太尉不能处置妥当,以后的事情,我多说也无益,便交给诸位与卫将军一起商量去吧。”

  一墙之隔,公卿大臣中颇有几人明显欲言又止。

  “至于私事,其实只有一件可说。”刘虞瞥向立在床头的爱妾,一时苦笑。“我妻早死,只有此妾阿梅常伴左右,早该扶她为妻,但我唯一嫡子刘和却因为眷恋生母,多为此不顺,这才拖了下来……我死后,请子琰你们几位务必帮忙看顾阿梅,待我子来奔丧,若能说动于他,便让他以母事之;若不能,请你们务必替阿梅寻个好人家嫁出去,嫁妆从我遗产中来出。”

  众人闻言愈发黯然,那唤做阿梅的妾室也是泪流不止,而黄琬、士孙瑞、赵谦等人则纷纷即刻应许。

  刘虞知道这些人一诺千金,立即便放松了不少,于是缓缓再言:“还有一言,请诸位替我说给我子刘和……听说前年卢子干身死之前,专门有言让卫将军转告其子,说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深以为然,且敬佩万分。但今日我尤其要多说一句……勿以时穷而忘节,勿以势起而乱性……稍微得势,便忍不住贪图享乐,一朝困顿,却又只想着畏缩起来,模糊处事,如此为之,结果就是人家卢子干死而无愧,其子将来可以仿而效之;但我刘虞却只能引己身为戒,让做儿子的不要重蹈覆辙……这大概就是贤人大儒与俗人之流的区别吧?”

  后舍里间、外间,俱皆鸦雀无声,唯有张昶运笔如飞。

  “就是这些了。”刘虞说完最后几句话,宛如抽掉了最后一口气一般,瘫在榻上。“望诸位务必帮我记一记。”

  众人刚要答应,却又见对方再度咳嗽连连,痛苦难耐,也是多有于心不忍,便告辞而去。唯独黄琬多留了一会,让张昶将刚刚刘虞言语誊抄了两份,又安慰了那个早已经哭得听不进话的阿梅几句,这才转身告辞。

  一日无言。

  第二日早上,风雪已停,长安城县寺之内,之前大出风头的长安令韩锐早已经恢复了正常姿态——其人正在敦促手下几名县尉清扫积雪一事。

  “本县知道此事难……谁让长安的大街这么宽呢?谁让长安这么多宫殿、衙署呢?谁让此处不像其他小县小城,让各家住户清扫门前雪便可呢?”韩锐面带嘲讽,冷笑姿态明显。“可反过来说,为何天下独独长安、邺城是四个县尉呢?为何独独这两个县的县吏如此之多呢?”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