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明鹿鼎记> 【1003 铺天盖地的反对声浪】(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1003 铺天盖地的反对声浪】(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ddxsku新笔趣阁起点文学
  

  引起反对声音的主要是解除海禁,全面开展海贸,开放十处通商口岸这一项。

  还有传闻,韦宝要开六千万的货物流通量。

  这是非常惊人的货物流通量,几乎能冲击大明所有地区。

  这就不是小事了。

  明朝海禁与清朝的闭关锁国是不一样的。

  清朝身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因为入关以后沿袭了明朝很多制度,所以被人称之为清承明制。

  关于这两个朝代,相同点自然是很多,所以也有人称这段时期为明清时期。

  因为如此,很多人认为,明朝的海禁跟清朝的闭关锁国是一样的。

  韦宝原来没有穿越到这个时代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

  但是现在韦宝觉得其实并非如此。

  明朝的和海禁与清朝的闭关锁国还是有着很大不同。

  首先明朝的海禁和清朝的闭关锁国,都是以防范敌对势力,巩固统治为主。

  但是明朝的海禁,只是禁止民间私人出海贸易,并没有拒绝外国人来华贸易。

  当然这种海外贸易,是在官方主持之下采取对外贸易的政策,海外贸易只有朝贡贸易一条渠道。

  这种朝贡贸易在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达到了鼎盛,郑和下西洋,不仅是加强了与世界各国联系,还携带了大量货物到亚非各国进行交易,而且吸引各国使臣及其商人来华贸易。

  当时海上贸易所带来的巨大利润,使不少沿海居民便犯禁出海,“有私下番贸易及出境与夷交通者”。

  出现了“比年民往往嗜利忘禁”的现象。

  到了明孝宗在位时期,随着白银货币化浪潮的兴起,民间商人的海外活动更是日益频繁,两广总督都御史奏称“广东沿海地方多私通番舶,络绎不绝”。

  正因为这些民间私下的海上贸易,所以到了明穆宗在位时期,看似是巨大的尝试,违背了祖制,实则是顺理成章的将其民间的海上贸易进行了公开化,进行了隆庆开关。

  一时之间民间的海上贸易进一步迅速发展起来,中国的丝织品和瓷器源源不断的出口到海外,换来了大量的白银。

  明朝的海禁也不是说说而已,因为海禁在于防倭寇之患,所以随着有明一代倭寇之患的严重程度,民间私下的海上贸易也发展的波澜起伏。

  像明世宗嘉靖年间,倭寇之患严重,海禁自然严格,民间私人海上贸易大受影响,到了明穆宗隆庆年间,因为倭寇之患的基本平息,所以开始了隆庆开关。

  而清朝的闭关锁国,则是全面的禁止海外贸易,民间不能出海贸易,外国商人更是不许来华贸易。

  仅仅是允许广州进行海上贸易,还规定外国商人一切商务均需通过特许“行商”之手,对于出口商品的种类和数量更是实行了很多限制等,是真正的闭关锁国。

  闭关政策虽然在巩固统治上面起了一定作用,但是自封自闭之下,阻碍了中国的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学习,使中国的科学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最后被打上国门。

  而且不同于明朝随着海禁的不同程度松弛,民间的海上贸易不断的发展。

  清朝的闭关锁国是从清初一直持续到鸦片战争之后,而且明朝是主动的隆庆开关,清朝是第一次鸦片战争被人打上了门,被动的结束闭关锁国。

  所以明之海禁与清之闭关锁国,其实区别还是很大的。

  当然海禁和闭关锁国都是自封自闭的表现,只不过海禁的程度轻一些,闭关锁国的程度比较严重。

  在韦宝看来,这两样自然都是不值得提倡的,都属于是封建社会的弊端。

  在知道聪古伦格格被安置好的当日,韦爵爷就被皇帝召入宫去了。

  来传旨的一个太监是韦宝的熟人,大太监李永贞。

  韦宝在与李永贞寒暄之后,奉上一张百两纹银的银票。

  李永贞眼睛一亮,“韦爵爷,你每次都这么客气,这让老奴怎么好意思?”

  “李公公千万不要客气,在下全靠公公帮衬,才能勉强混口饭吃。”韦宝客气的笑道。暗忖要不是老子出手阔绰,你能对我有好脸吗?再说了,不是我出手阔绰的话,就传旨入宫这么点小事,怎么可能是你李大公公亲自前来?

  李永贞是通州人,五岁即入宫,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入坤宁宫当近侍,伺候皇后。

  明神宗时期,李永贞因罪被押十八年,能读四书与《诗经》、《书经》、《左传》、《韩非子》等书,光宗即位后被释放。

  天启元年,1621年,李永贞投在兵杖局掌印太监诸栋幕下,隔年,诸栋病死,刘荣介绍他转投魏忠贤的名下,依附魏忠贤。

  从此李永贞开始飞黄腾达了,一月五迁,升为由文书房升司礼系笔太监。

  魏忠贤不识字,李永贞与王体乾共同为魏忠贤更改内阁票拟。

  李永贞盛气凌人,性贪好胜,刘若愚为李永贞起草文书,在现代的话,就属于李永贞的私人机要秘书的职务。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