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明鹿鼎记> 【0999 折个中吧】(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0999 折个中吧】(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ddxsku新笔趣阁起点文学
  bxwxx,最快更新明鹿鼎记最新章节!

  除了英国公张维贤,大明估计没有几个人敢这么对皇帝说话了,因为皇帝已经明确说了,至少要九百万两纹银。

  违反皇帝的意愿,那就等同于抗旨不遵啊。

  “英国公,我知道你体恤韦爱卿,但银子还怕多吗?海防总督衙门的九百万两是他们的份额,别的衙门上缴的银子,是别的衙门的份额,银子越多越好。”朱由校道。

  魏忠贤闻言大喜,暗赞皇帝长大了,会说话了,这话,正好切中要害!

  本来魏忠贤接连错失了之前的策略,想让韦宝继续在正三品的位置上暂领海防总督衙门,想把山东、登莱和沧州府,以及数万登莱步军都划出去的计划落空。

  若是再将九百万两纹银,降为三百万两纹银的话。

  魏忠贤就不单单是觉得没面子,而且会觉得朝廷和韦宝这笔买卖做的相当吃亏!

  “陛下,要让海防总督衙门一下子拿出那么多银子,这是竭泽而渔,为了弥补亏空,海防总督衙门以后在主导海贸的时候,肯定得抽重税,这样只能迫使大大小小的海商们在开展海外贸易的时候,容易铤而走险,加大治理难度。另外,移民迁徙甚至商业发展都会受到影响,可能不但逼的很多人铤而走险,甚至会跑到海外去谋生,进一步减少人口。不利于维持大明的稳定。而部分地方官员实质上至少不反对海外贸易。这样既有丰厚的收入也不用上交,同时民间出于诸多原因,则持续海外贸易。”英国公张维贤道。

  韦宝闻言,暗暗点头,佩服张维贤的见识,张维贤有时候像是一个老纨绔,有时候又显得挺睿智,考虑问题挺全面的。

  朱由校皱了皱眉头,问韦宝:“韦爱卿,海防总督衙门以后都是你全权负责,你觉得怎么样?”

  韦宝有点为难,其实,韦宝当然希望只缴纳三百万两,谁喜欢把银子拿出来啊?

  而且岳丈大人已经说了交三百万两纹银,并且说他全权负责了,自己再改不好。

  但朱由校现在这么问自己,明显是想让自己答应缴纳九百万两纹银。

  而且韦宝明白,站在皇帝的角度,肯定希望弄来越多的银子越好。

  这就很为难了啊。

  朱由校见韦宝不说话,又皱了皱眉头,有点不悦,“韦爱卿,你听到朕说话了吗?”

  “听见了。”韦宝赶忙答道,接下来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幸好张维贤抢着道:“陛下,您要是硬逼着韦宝拿出九百万两纹银,韦宝只能以民间借贷的方式筹集。老臣刚才说过,那将是竭泽而渔的行为,将迫使海防总督衙门没办法很好的管控海贸的度量,只能加大力量,无限制的开放海贸,以达到弥补亏空,尽快偿还民间借贷的难题。过度的开放海禁会严重搞乱大明的方方面面的,表面上看,税收能够增加,但长远看,对有土地的富人,和租种土地的穷人,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以前历代禁止海贸,就是发现了这一点,这才有了海禁。”

  华夏的文明是很早熟的文明,早早形成了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并且地理条件支持了这一制度的延续。

  中间又有诸如“科举制”的局部改良。

  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没有早于西方开展“大航海时代”的机会。

  就连“郑和下西洋”也是小农经济思想的延续。

  中国海上势力的崛起没法早于西方,但有机会跟随这股大航海的潮流。

  海上有着许多海商势力。明朝廷没办法控制这些势力,所以一面海禁,一面招安。

  尽管这些海商的装备远弱于西方,但蕴含着变革的火种。

  如果明末的情况能够延续,海商还能继续做大,然而满清入关后,新生政权拥有强大的动员能力,将大的海商势力一扫而光。

  而且清代不仅有阶级矛盾,还有比较大的民族矛盾,所以统治者比前代更加保守,海禁也变本加厉。

  海商当然也就没法做大了。

  清末朝廷的控制力大不如前,海商崛起的大环境早已没有了。

  “韦爱卿,你说说,是这样吗?海防总督衙门是不是为朝廷筹措九百万两银子,就会影响大明稳定,筹措三百万两纹银,就没事?”朱由校直接问韦宝。

  韦宝这回没有犹豫,点头道:“为朝廷筹措三百万两银子,已经是大明额外增加赋税的极限,微臣能够办到。陛下想,要是按照过往税额,十抽一,三百万两收上来,意味着三千万两纹银以上的货物进出大明!至于为朝廷筹措九百万两纹银,等于九千万两以上的货物进出大明,微臣拼了命,也能办到,只是的确如英国公所说,会产生诸多问题,并且难以控制。九千万两纹银的货物,很有可能造成大明好几年之内,很多地主是没有收入的。陛下若是横下心,要弄个三千万两纹银,甚至一亿两纹银,微臣同样能想办法,那问题将会更多,更加难以控制,甚至危害到大明的根本。”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