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明鹿鼎记> 【0848 努尔哈赤不怕死人】(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0848 努尔哈赤不怕死人】(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起点文学ddxsku新笔趣阁
  

  较低的估计,也认为辽东都司拥有接近200万的人口,而元代的同一地区人口至多50万出头。

  所以韦总裁才能收编那么多辽民,还有很多辽西的人是从北直隶,西北,山东逃过来的人。

  韦总裁手里让辽南人口达到五百多万,这本来就是一个奇迹。

  明嘉靖朝编纂的《全辽志》中“户九万六千四百四十一,口三十八万一千四百九十六”的人口,无疑显得太少了,即便明后期户口统计普遍偏少,辽东仍格外之少。

  这自然与辽东辽西将门大族大量隐匿户口有关系,但也显出由于人地矛盾严重,贫民少地或者无地,大量依附于大户。

  明成化年间,辽东都司就已经出现“近城各卫,膏腴田地多被卫所官员富豪占种”的情况。

  显然此时辽地已有严重的贫富分化和人多地少问题。除了军户之外,普通百姓数量也大幅增长,产生了大量能够强占土地隐瞒人口的势豪之家。

  到了万历年间,辽东居民、士卒往往有无法生活或不堪压迫而逃亡的零散记录,虽然显出明后期辽东经营的衰退,但确实也是人口饱和导致人地矛盾严重所致。

  明代平均气温低于绝大部分封建时代,而明末气温下降尤其严重,粮食减产,灾荒频发,这就越发加重了人地矛盾的问题。

  努尔哈赤攻陷广宁之后,王在晋上奏疏说有200万军民逃回山海关内,这是夸大之词,随后就改口说十余万。

  以古代的交通水平,及辽东的地形,也不可能百万人民短时间迁移,因此努尔哈赤在攻陷广宁之后,计算明末战乱、后金屠杀导致的死亡流散,占领辽东都司大部的满洲控制下的汉人人口仍在百万以上。

  1**3年清朝的辽宁有人口430万,这是闯关东已经初步开始时的数据,且当时平均气温远高于明末,农业技术水平也胜过很多,更有来自美洲的红薯土豆玉米等高产抗旱作物已经一定程度推广。

  在明末小冰期时代,以努尔哈赤的眼界,恐怕也觉得麾下的一百多万汉人是嫌多难以管理的,尤其由于贫富分化,其中很多穷苦之人交不起或者只能缴纳少量赋税,其存在短时间无法有效转化为后金集团的战争潜力。

  努尔哈赤没有任何为贫民重新分配土地财富的想法,努尔哈赤推出的所谓的“计丁授田”政策,虽然也名义上包括汉民,但实际上是为八旗服务的。

  在原本的历史中,投奔建州的辽西将门如宁远祖氏等势豪都得到了女真人的优待,***一丁点的打击豪强之处。

  天命九年,1624年正月初五,开始下令划分有谷或无谷之人,谕令规定每人有粮食六至七金斗(一金斗为一斗八升)的,为“有谷之人”。不到六至七金斗,但又有牲畜,“足以维生者”,亦列入“有谷人”数内,若不足维生,列入“无谷之人”数内。

  努尔哈赤下令将“无谷之人连户押来,令为阿哈(即奴隶)”,后来又命令将押来的“无谷之人”尽数屠杀。

  满洲野蛮恶劣的管理激起汉民反抗,使得努尔哈赤陷入疯狂固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自明天启初年起,气候变冷,粮食减产越发严重,努尔哈赤认为以暴力手段消灭穷人,就能解决人地矛盾的问题。

  后来努尔哈赤临死前甚至又屠杀了一部分富户,前为“杀穷鬼”,后为“杀富户”,这是为了腾出更多土地给八旗耕种。

  在努尔哈赤的残酷屠杀下,辽东人口锐减。但他的马尔萨斯主义思想并没有让辽东稳定下来,反而饥荒频仍,物价飞涨,乃至于“人相食”,而努尔哈赤晚年到***初年,后金也有宁远、宁锦之败。

  所以,努尔哈赤是不怕死人的,也不怕大规模的兵力损耗。

  在***在辽南大败之后,努尔哈赤就想过很多对付宝军的办法。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