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明鹿鼎记> 【0665 去都察院】(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0665 去都察院】(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起点文学ddxsku南派三叔新笔趣阁
  

  科道衙门是明、清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总称,俗称为两衙门。

  我呸啊,我好好的一个正七品京官,你让我外放出去当个知县?我又不是脑子有坑,小小一个知县,上面一堆人管着,出去能做什么啊?

  出去熬资历去?我出去熬资历,不如在京城熬资历啰。

  魏忠贤见韦宝不作声,笑道:‘咱家知道你心里如何想的,你是不是在想,吴襄给咱家孝敬了二十万两纹银,咱家欠你的?’

  “不敢,真不敢如此想。”韦宝急忙道:“我就是觉得在翰林院实在是荒废光阴,每天太闲了。”

  “咱家本来是想,再过半年,给你调动一下,争取弄个从六品给你,也算是对得住吴襄那二十万两纹银了!谁知道你这么心急。”魏忠贤道。

  “哦?九千岁打算给我弄哪儿去?不如提前一点吧?以九千岁的声望,弄个从六品,谁敢说什么?”韦宝急忙顺着魏忠贤的话道。

  “哪儿有空缺就弄哪儿去啊,我一下子哪里说的上来?”魏忠贤又好气又好笑道:“六部,五寺,大大小小的衙门几十个,但位置少啊。”

  “那我不用九千岁立马给我升官,先平着掉一掉位置,总可以吧?”韦宝问道:“反正翰林院也是闲职,给我弄到别的有事情做,争取能有表现机会的衙门,也好让我立功,到时候九千岁破格提拔我,别人也不好说什么啊。”

  “呵呵,你还想立功?你能立什么功?”魏忠贤笑道:“直说吧,想去哪个衙门、”

  “刑部吧?”韦宝眨了眨眼睛,“我对于查案断案挺在行的。”

  韦宝知道,封建时代,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朝廷最主要的事情就两项,一项是弄钱,整个帝国要运转,哪儿哪儿都离不开银子。

  其次就是断案,不管是里正,知县,还是州官,府尹,大家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断案。

  魏忠贤点了点头:“孺子可教,还知道找司法衙门!这的确是最容易做出政绩的地方。不过,刑部好像没有实缺!刑部可不需要闲人。”

  “那,大理寺?”韦宝又问道。

  韦宝明白,三法司都不错!都有机会立功。

  三法司是中国古代三个中央司法机关的合称。

  《商君书·定分》:“天子置三法官,殿中置一法官,御史置一法官及吏,丞相置一法官。”后世“三法司”之称即源于此。汉代以廷尉、御史中丞和司隶校尉三个司法机关的会议,称三法司。

  《新唐书·百官志一》:“凡鞫大狱,以尚书侍郎(指刑部)与御史中丞、大理卿为三司使。”

  重大案件皆由三个机关共同审理,明清两代以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为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也称“三司会审。”

  明代审判机关合称“三法司”即刑部、大理寺、都察院。

  明代刑部替代大理寺掌管主要的审判业务。

  大理寺成为慎刑机关,主要管理对冤案、错案的驳正、平反。

  都察院不仅可以对审判机关进行监督,还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利。

  “三法司”之间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职权分离、相互牵制的特点。

  大理寺和都察院的职权,在韦宝看来,是要比六部大的,自然也比刑部大!

  大理寺相当于后世的最高人民法院,都察院相当于后世的纪委监察委,刑部相当于后世的公安、司法局和监狱的结合体。

  后世的纪委监察委现在的老一是高官高配,最高法和最高检都是副国级高配,司法局监狱也是高官配置。

  在大明这个时代也差不多!

  到了清朝,大理寺的地位有所下降,刑部有所加强,都察院基本上保持不变。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在韦宝看来,是逐级递增的权力配置。

  魏忠贤笑着摇了摇头:“你还真敢想,刑部都没有空缺,还敢想大理寺?没有位置。也不需要观政。”

  观政是大明特色,士子进士及第后并不立即授官,而是被派遣至六部九卿等衙门实习政事,这就是明代进士观政制度。

  此制度肇始于洪武十八年,贯穿有明一代,奄至明末尚存。

  韦宝对于大明的升迁捷径,还是有过一番研究的。

  司法部门能最快积累功劳,更快的是兵部,打仗也能立马立功,但他一个刚刚入职的正七品文官,就算放到兵部去,就算立马赶上打仗,也不可能外放他出去当个兵备佥事啥的。

  所以,司法衙门是韦宝眼下唯一的选择。

  去司法衙门当个观政,搞不好就能捡漏呢?捡着个啥功劳,可以为下一步升迁打基础。

  明代进士前几名直入翰林院、承敕监为庶吉士、中书舍人者不历观政,剩下的才要经历观政的考验。

  而根据《明太宗实录》记载,随着全国取士数量的增加和中央政府官制的完备,到永乐初年,观政制度已经发生变化──所取进士除去前几名仍然直入翰林院、承敕监为庶吉士、中书舍人者,并不是余下的进士全部观政,而是只留部分观政,其它的有直发诸王府为辅佐官,更多的则“悉遣归进学”。这应该是因为一段时间内无官可补采取的临时举措,并非定例。

  此外,永乐朝后期,开始直接任命及第进士为行人司行人。

  到了天启朝,所谓进士观政更成虚文,完全丧失其本来意义。

  《明熹宗实录》天启五年四月癸未:“兵科给事中陆文献疏言:进士观政各衙门三月,乃始选除。近科以来,观政仅参谒之虚文,不知所观何政?!为大臣者除卯簿画押而外,亦不可言何政当观而有所指示,有所省试也。无何而请假归里矣,无何而谒选之任矣。臣请自今伊始,观政令典宜实实举行者。曰询事考言,或进相质辩而得之,或退悉敷陈而得之,嘿察其品,曲尽其材,一一别识之,而密致之阁部。阁部再加咨讯,而登之选除。酌量于成例之中,转移于选法之内,将使博雅者就馆职,心计者主钱谷,文理者典仪章,谋断者司兵务,明辨者折刑名,精敏者督工作,丰采才猷可以率属励俗剸繁理剧者任州守,及各郡岩邑之推知。其间或才有余而凌厉过当,德有余而强干不足者,器使之,令得各见所长。傥更有大识,力大风节,能排大难、决大疑,扶植大纲常者,另储以待破格不次擢用。如蒙正之夹袋、允文之才馆,陶铸而简任之。庶几,皇上崇重养成之意不为具文,而祖宗责实求才之典可收成效矣。上曰:‘观政进士,部堂不时省试考核,选法仍照旧额行。’”

  “想法不错,不过可惜,空缺不是说有就有的,僧多粥少!”魏忠贤摇头道:“大理寺也没有空缺。”

  “那都察院呢?”韦宝不死心。

  魏忠贤盯着韦宝看:“你当真想去都察院?”

  韦宝一汗,这话问的,都察院怎么了啊?在韦宝看来,都察院十分的高大上,都察院的十三道御史和六科廊言官就是一体的,多大的权力啊?

  通常,都察院和六科廊言官的正七品,再换个位置,若是仍然留在京城,到别的部去,可以升迁个五品官六品官,要是外放地方,马上就能弄个府尹做做。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