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明鹿鼎记> 【0341 侯三升上尉谭疯子降少尉】(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0341 侯三升上尉谭疯子降少尉】(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起点文学ddxsku南派三叔新笔趣阁
  

  所以效益好的单位,各方面都是良性循环,效益不好的单位,不说赚钱,光是保养设备,保持工人能进入状态,保持产量质量,都是麻烦事。

  一个效益好的企业,每年赚的盆满钵满,效益不好的企业,则度日如年。

  韦宝从刚刚创办的纺织厂生产出来的堆成小山一般的坯布,就看到了这种度日如年的前景。

  坯布是供印染加工用的本色棉布。

  韦家庄的纺织厂用的是机梭织的方法,由相互垂直排列即横向和纵向两系统的纱线,在织机上根据一定的规律交织而成的织物。有牛仔布、板司呢、麻纱等。

  前期为了保证生产,韦宝让以平价,甚至补贴赔本的方式,卖了一批给本地老百姓。

  本地老百姓多为外来的灾民,根本没有银子,用的都是从天地商号的银行贷款来的现钞。

  即便是这样,这些穷苦惯了的老百姓们,每个人有两套内外用的换洗的衣服也就够了。

  布用米计量单位,韦宝为韦家庄纺织厂和染厂暂定的价格是一米一分银子,到一分二厘银子。

  这样的价格已经远远低于韦家庄外面的布市行情,外面的布市行情大概是二分银子到二分五厘银子。

  布市买卖不如粮食买卖大,但利润高,这两样是封建经济中的大拿。

  以韦家庄的科技发展速度,这个制造成本还能进一步下降,所以要是有一个公平的市场,韦宝有信心,能在布市中很快独霸市场,布市是很有竞争力的,比粮食生意好做。

  明末到处缺粮,他又不能像一般大户一样赚昧心钱囤积居奇,坑害老百姓,所以不是粮食储备丰富到了自保完全无忧的程度,轻易不能碰粮食生意。

  一直拿粮食出来做善事,吃不消。

  韦宝要进入主流市场,与人竞争,绕不开从布市和粮食这两项入手。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会晚期,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条件时产生的。

  在这以前,像在自然和社会史中许多事物一样,它会有一些偶发的现象,不能因此认为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在考察资本主义萌芽时,必须把考察的对象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之中,看这个地方、这个行业有没有产生资本主义的土壤和气候。

  同时,考察的对象必须有一定的量,不能相信孤证。

  必然性是存在于偶然性之中,社会性是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所以,真正的资本主义萌芽,总是具有多发性,是可以重复观察到的。

  唐代何明远的丝织厂,仙君册的茶园,即使《太平广记》是可信的话,也只是一种偶发的、先现的现象。

  因为那时的社会经济条件还不允许新的生产关系出现。

  宋代经济有很大发展,当时的中国,在农业、基本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许多部门,都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韦宝觉得,单从生产力来看,宋代已经有了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物质基础。

  但是,从生产关系和社会条件来看,租佃关系、徭役赋税和工商业等方面的封建束缚,还未见松弛,政治上的专制主义和意识形态的僵硬,较唐代尤甚。

  因而,只能说宋代也还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准备阶段。

  真正的资本主义萌芽应该是封建社会内部的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它具有新生事物的生命力。

  它一旦产生,除非有不可抗原因,是不会中途夭折的,而是引导向新的生产方式。

  因而,真正的资本主义萌芽,应具有延续性和导向性。

  韦宝不知道自己现在做的这些,算不算是真正的资本主义萌芽。

  有时候韦宝甚至怀疑自己这种靠黑科技,靠金钱猛然催生出来的体系,更像是一个不健康的怪物。

  相比于外部的不利环境,韦宝更加担心的是内部。

  任何经济现象,都是一个过程,不会突然发生,也不会蓦地消灭,必有它的继承性和发展阶段性。

  生产力是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前提,不能用一句话回答。但归根到底,还是要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尤其是农业生产力。

  一切剩余价值的生产,从而一切资本的发展,按自然基础来说,实际上都是建立在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的。

  我国农业,从生产技术来说,大约宋代达于高峰。江南,这个近代中国最富庶地区的水田开发,引起绿色革命。

  耕犁制造的多用途化,可锻铸铁之应用于农具,早熟稻的引进以及农艺学的进步,使传统农业达于成熟。

  明清两代,我国人口和粮食产量都增加约五倍。

  农产品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投入更多的劳动力和扩大耕地面积所致,属于量的变化。农具和耕作技术,基本上还是宋代水平。

  不过,先进地区耕作方法向落后地区传播,稻麦间作和双季稻的种植,以及玉米、番薯等高产品种的引进和经济作物的显著发展,引起一定的地域性分工,这些也都有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总之,这期间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是适应人口增加而来的量的扩大,甚少质的变化。

  因而还不足以突破耕织结合的、小农经营的传统经济结构,也不足以使农业经营利润从封建地租中解放出来。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以单个家庭与小块土地为基础的小农经济,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无论人力资源还是土地面积都不具备扩大再生产的条件。

  因此,它无法保证富余产品的稳定产出,更无力供养具有充分消费能力的民间市场。

  中国自古是单一制封建君主集权国家,庞大的帝国组织靠直接向全国小农阶层抽税来维持。

  在那个时代尚无现代经济理论,国家计税毫无科学依据,只能简单向全国平均摊派,不具备宏观调控功能,对社会经济无积极作用。

  财政税收又多被用于奢侈挥霍或豢养军队,巨额财富无法回到正常的经济流通领域,民间经济即不能从中获利,私人财富也得不到有效保障,资本自然无从积累。

  这便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迟缓的根本原因。

  大明的大环境先不考虑,韦宝只着眼于自己这一方小天地,也同样觉得麻烦的很。

  若不是稀里糊涂弄来一大笔赌金,他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财政平衡,该怎么让社会发展了。

  本来还觉得自己有点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天赋哩,现在韦宝只觉得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当‘官’?自己有能力管理几万人的社会吗?

  走在工业区的道路上,旁边是化工厂,有刺鼻的化学气味,不过韦宝却闻的挺爽。

  不是犯贱,喜欢闻毒气,而是因为这代表了一种进步,代表了工业。

  王秋雅靠着公子走,想和公子手牵手,见公子一直在思考,似乎没有与自己牵手的意思,只得像小鸟般的依偎着公子。

  韦宝看了眼王秋雅,终于笑了一下,牵起了王秋雅的粉嫩雪白小手,软绵绵的,柔若无骨。

  他俩牵手已经牵习惯了,每天晚饭后基本都会去散散步,有时候韦宝下午踢了球,两个人也会去海边走一圈。

  若不是韦家庄还不稳,不顺,韦宝的日子真的可以过的每天都像是度假一般,优美的风景,美女相随,哪里还有更舒服的事情呀?

  而且在这韦家庄中,他就是皇帝,若是韦宝想的话,甚至可以想睡哪个女人就睡哪个女人,都不用约P,应该像是翻牌子。

  韦宝面对一大堆生产出来销售不出去的坯布,却高兴不起来了,脑中乱纷纷的胡思乱想,一筹莫展。

  王秋雅轻声道:“要不然先停产吧?公子是不是担心这些女工没有工作了?可以先放到各个建筑商号去,韦家庄到处都在施工,不愁没事做,水泥厂和煤矿也可以。”

  韦宝叹口气,他自然不是犯愁女工们没有工作,韦家庄现在至少还能弄十万人进来,十万人进来也不愁没有活干,主要是辽西已经出现人口真空状况,这年代的人口流通速度是很缓慢的,他又一直秉持主要招收青壮年男子的标准。

  韦宝犯愁的是本来想弄出上千产业工人,作为一个固定阶级,带动自己这方小天地的各个阶级一起进步来着嘛,可现在才二百人的纺织厂都要停车了,还上哪里弄上千人去啊?

  如果韦家庄的农业人口始终占据九成九,还搞啥资本主义,还搞啥开化,搞啥工业化嘛。

  “不能停产,布匹放一放也没有什么!没人买了,就从财政拿钱补贴,可以适当放慢速度,做库存吧!”韦宝思考了一下王秋雅的话只会,果断作出指示。

  “还要做库存哦?”王秋雅轻声嘀咕一声,弄不清楚韦宝是咋想的。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