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明鹿鼎记> 【1045 努尔哈赤愿意用韦宝的药】(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1045 努尔哈赤愿意用韦宝的药】(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新笔趣阁ddxsku起点文学
  bxwxx,最快更新明鹿鼎记最新章节!

  其后各种药物的合成精制不断得到发展,使医学药物进入合成时代。

  盘尼西林的发明(青霉素)使西医有了灭菌的手段,从而使西医从经验医学走向了实验科学,第一次使西医的发展走在了中医发展的前面。

  中医和西医的正式交战,源于鸦片战争之后。

  由于世界进入近代以来,西方文明主导了发展格局,西医也开始步步进逼中医,许多中国学者对于传统文学的不自信,开始盲目崇拜西医的同时,开始攻击中医是伪科学,甚至喊出取消中医药的口号。

  几千年医术沉淀,无数医术前辈总结成就的中医文化,逐渐在国内走向没落!

  事实上,中医药尽管国人视之如弊履,国外却视若珍宝,比如韩国抢文化,把中医变韩医,本子抢医术,注册大量汉方。

  在后世,中医广泛传播到了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

  比如,中医在日本则被称为“汉方医学”,中药被称为“汉方药”,简称“汉方”。

  日本人对于西医、汉方无所之争,各取所需,到药店买药自己不懂时,问问店员自己那里不好受,店员介绍哪种买那种,从没有听说过西药汉药之分。

  在许多药店是买不到抗生素的,但很多是葛根汤冲剂。

  中医在欧洲也大受欢迎。

  有60%以上的欧洲人使用传统药品,欧洲占全世界草药市场份额的44.5%。

  比如最为严谨的德国,看中医个人支付的费用是看西医的10倍以上。仍趋之若鹜。

  德国的7万多家药店中,有德国药剂师执照者便可经营中药。

  澳大利亚政府则对针灸发展情况一项统计结果显示,有70%的医生会在治疗以后向患者推荐针灸理疗,一年中连续12个月去接受针灸调理的患者,占到澳大利亚总人口数10%,几乎所有医疗保险机构都对针灸调理治疗给予补贴。

  大约有二十所大学提供中医课程。

  其中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悉尼理工大学、西悉尼大学更是提供研究生课程。

  可以说,中医形势,就是“东方不亮西方亮”。

  努尔哈赤的这个病,即便是把韦宝本人喊来,韦宝也未必就能救了。

  天地会目前的医疗水平十分低下,韦宝注重发掘和培养人才,保护人才,弄了很多厉害的中医。

  也开设了现代医学各种研究学校,但只有青霉素是搞出来了的,能大量杀菌。

  此外,就是注射。

  韦宝对几种注射方法都有了解,所以天地会已经掌握了。

  用注射方法给药的优点是药物吸收较快,比较完全,药效出现的时间也较短。

  不能内服的病兔或肠道不能吸收的药物都可采用注射法投药。

  常用的注射方法有,皮下注射法

  注射部位可选择耳根后部、股内侧或腹中线两边,用70%酒精或2%碘酊棉球消毒术部,用左手食、拇、中三指将皮肤提起,使皮肤呈三角形,右手持注射器刺入皮下,然后放开左手,将药液注入。

  肌肉注射法

  注射部位应选择在大腿内侧肌肉丰满、无大血管和神经处,先消毒后将针头垂直刺入,回抽注射器活塞,无回血时,将药液缓慢注入。

  油剂、水剂、混悬液均可采用此法,略有刺激性的药物也可采用此法。

  但“914”、氯化钙不能肌注,否则会发生溃疡或坏死。

  静脉注射法

  一般常在耳外下缘静脉处注射。

  注射部位用70%酒精棉球消毒,用手指弹动耳壳后立即用手指紧压耳根,使血管充血,然后用注射器针头在耳静脉刺入,放开紧压耳根的手指,回抽注射栓,如有回血后即可将药液缓缓注入。

  如注射部位附近隆起或注射不进去或有阻力,表明针头未刺进血管或离开血管,应重新注射。

  注射完毕拔出针头,用消毒棉球紧压针刺孔,以免出血。

  腹腔注射法

  将兔仰卧保定,将后躯梢抬高,使腹腔肠管向前方移动,然后提起腹壁,消毒后将针头刺入腹腔,回抽注射栓,检查是否刺进脏器或血管,在准确断定插入腹腔后,再固定针头进行注射。

  韦宝的青霉素注射,是对战场上受伤严重的人,实在没办法了,在屁股上给一针。

  那都是死马当活马医的办法。

  而且连续作战之后,韦宝带来的镇远舰上那个小药房的那点青霉素早就用光了。

  现在的青霉素都是韦宝让人培育的,药效不稳定,或者应该说是质量不稳定。

  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类一直未能掌握一种能高效治疗细菌性感染且副作用小的药物。

  当时若某人患了肺结核,那么就意味着此人不久就会离开人世。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科研人员进行了长期探索,然而在这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却源自一个意外发现。

  近代,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

  亚历山大·弗莱明由于一次幸运的过失而发现了青霉素。

  1928年,英国科学家在实验研究中最早发现了青霉素,但由于当时技术不够先进,认识不够深刻,并没有把青霉素单独分离出来。

  1929年,弗莱明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遗憾的是,这篇论文发表后一直没有受到科学界的重视。

  在用显微镜观察这只培养皿时弗莱明发现,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

  这意味着霉菌的某种分泌物能抑制葡萄球菌。

  此后的鉴定表明,上述霉菌为点青霉菌,因此弗莱明将其分泌的抑菌物质称为青霉素。

  然而遗憾的是弗莱明一直未能找到提取高纯度青霉素的方法,于是他将点青霉菌菌株一代代地培养,并于1939年将菌种提供给准备系统研究青霉素的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和生物化学家钱恩。

  1938年,德国化学家恩斯特钱恩在旧书堆里看到了弗莱明的那篇论文,于是开始做提纯实验。

  弗洛里和钱恩在1940年用青霉素重新做了实验。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