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明鹿鼎记> 【1040 宝军骑兵团】(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1040 宝军骑兵团】(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ddxsku新笔趣阁起点文学
  bxwxx,最快更新明鹿鼎记最新章节!

  宝军骑兵团团长刘大河、副团长铁巴图、政教长王景荣、营长哈尔巴拉等几个主要军官在听了谭疯子的嘱咐之后,带上聪古伦格格上路。

  宝军骑兵团听说了宝军以六千人重创了将近七万人的建奴大军,让建奴仅仅带着三千余铁骑逃跑了,都深受鼓舞。

  刘大河等人也不知道该怎么称呼聪古伦格格。

  “格格,要不然给你找个马车吧?这寒天雪地的。或者你到我们拉武器弹药的车上避避风。”铁巴图对聪古伦格格道。

  “不必了,我没事,我们塞外的女人,这点风雪不算什么,没那么娇气。”聪古伦格格道。

  实际上聪古伦格格还是挺娇气的,即便在建奴那边,也很少经风雨。

  “格格毕竟是总裁的贵客,再说坐马车也不会影响我们的速度。”铁巴图劝了一句,不管聪古伦格格接不接受,他反正做到了该做的了。

  聪古伦格格接受了建议,坐上了随军马车。

  大军急行军开始。

  聪古伦格格有点佩服这些宝军,冰天雪地的,也不知道他们从哪儿来,如果是从高台堡赶过来的,应该已经一天没有休息过了,这又能接着行军。

  宝军骑兵团的马匹充足,人员基本上能在马上休息,沿途只是休息一两个时辰又接着赶路,休息也不是人休息,都是给马休息的,人只是烧点热水喝便可以了。

  这时候,努尔哈赤已经到了义州城,从出兵到败兵,只用了短短的五天。

  之前在沈阳外围和辽南也没有败的这么惨。

  现在八旗兵在宝军面前,简直已经不堪一战了。

  在宝军面前,他们难以发挥骑战特长,伤亡甚重,被迫撤军。

  此战,宝军坚壁清野,协力共守,铲除奸细,凭坚城用大炮,配以火攻,杀伤后金军三四万人,挫败了努尔哈赤夺占辽西和山海关的企图,是明朝对后金作战的一次重大胜利。

  使明朝军民重新树立了战胜后金军的信心。

  教导队和总裁卫队临时组成的一千骑兵一路追赶到这里,沿途又杀伤了建奴几百人,所以建奴进入义州城的只有两千六七百人。

  义州城内还驻守了两千多建奴士兵。

  两边相加,又有四千六七百人。

  这几乎是建奴全部的机动部队了,其他的,像是广宁这样的城池,建奴也不过是派几百人把守而已。

  除了核心重镇沈阳尚有万余人的守军,其他各个城池都只是几百人把守的样子。

  宝军一战就将建奴的精锐伤亡殆尽了。

  宝军这回只是来了不擅长骑兵作战的,由教导队和总裁卫队临时组成的半专业骑兵部队,依然让建奴不敢接战,只知道逃跑,很多人都是在逃跑的过程中被流弹打中的。

  可以说,现在就是一个骑兵对一个骑兵,建奴骑兵也完全没有办法和宝军相提并论了。

  宝军骑兵的单兵作战能力和综合作战能力,得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历史高度,甚至是近代的英法骑兵都无法比拟的。

  所谓近代骑兵击败古典骑兵的八里桥之战,根本就是若干年前某些人通过片面截取一些英军军官和士兵的单方面记载,夸大英国骑兵在这一战中的作用,人为虚构出了一个所谓的近代骑兵击败古典骑兵的典型战例。

  事实上,八里桥之战中,所谓英国骑兵肉搏战胜八旗骑兵,不过是英国骑兵对已经被英法联军炮火打的伤亡惨重血量已空的八旗骑兵补刀罢了。

  双方兵力对比是清军在八里桥集结兵力僧格林沁率蒙古马队1万人,步兵7千,胜保率京营八旗5000步兵,鸟铳和炮兵,骑兵1000。

  瑞麟统1万人,京营绿营及民团。

  总兵力才3.3万,根本就没有十万人。

  因瑞麟和胜保都是满人,僧格林沁很难统御2人,因此这3支军队互不统属,从指挥层面上即已经埋下了失败的因素。

  英法联军一共才6000人。

  英法联军分为三路,东路为法军雅曼将军第一旅,西路为英军格兰特将军,南路为法军第二旅科林诺。

  武器对比是清军装备鸟铳,有效射程仅100米,及祖传明朝的红夷大炮。

  实心弹丸,直射射程500米。

  根据大沽口之战的射速判断,只能5分钟发射一发。

  其它弓箭,射程大概50米左右。

  英军装备恩菲尔德步枪,法军为米涅步枪。均为线膛枪,有效射程300米。

  火炮装备为阿姆斯特朗后装线膛炮,可发射霰弹,弹壁薄内装黑色炸药和大量小钢球并带有定时引信。

  炮弹覆盖半径30米。

  最大射程4000米。

  远距离瞄准一分钟可打一发。

  近距离一分钟可打3发。

  清军作战思路以蒙古骑兵为先锋冲锋,其余兵力两翼包抄。

  作战的过程,用洋人的说法是鞑靼人开始了猛烈的攻击,他们的骑兵从我们阵地的右侧到左侧都聚成一片,蜂拥而来。

  清军采取了以骑兵密集队形冲锋的形式冲击英法联军阵线。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