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唐残> 第373章 人心苦未平 续(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373章 人心苦未平 续(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南派三叔81中文网
  随着城破之后一连串短促而并不算激烈的肃清战斗,现在这座古老而悠久地城池已经彻底落入太平军,或者说是周淮安的掌握当中了。

  只是如今的江宁城/金陵邑,已经不是那个自从东吴大帝孙权开始经营,历经南朝五代发展起来的“帝王之业”了。

  两百多年前,随着尚是征南元帅兼晋阳王的杨广,那位脑残粉口中的千古一帝——隋炀帝前身的一声令下;金陵故城除了旧有的石头城之外,所有的宫室殿宇、寺院神祠、街坊民家、署衙集市,具被夷为平地而又就地犁为田亩阡陌。

  生聚当地的百万户口尽数北迁入洛,就连号称二十四航的秦淮河也被淤塞、截断和填平,自此不复江南水运枢纽与转运中心的昌盛繁荣。而只留下一个延续到唐的三县下州——蒋州所在,取义为“绛”“降”州之故。

  所谓的南朝帝王气象也就终结于此,而留下了后世李白《金陵三首》的“并随人事灭,东逝与沧波”、刘禹锡《金陵五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西塞山怀古》的“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的无尽感怀。

  巍峨庞然的紫金山依旧矗立在城池的东方,见证着山下的人世荣枯;比后世大得多的后湖(玄武湖),波光黯淡,人迹稀少;大江日夜流,绕过空空如也的石头城下,滚滚东去;月上秦淮,映照朱楼酒肆,商女们还在歌唱前朝遗曲;朱雀桥边,王谢故居,都已经成了寻常百姓家的蓬居;

  往昔城中的六朝宫殿,已成废墟,杂草丛生,昏鸦乱鸣;只有略微拱高出地面的台城旧址上杨柳独自在春风中婆娑;台城附近的陈后主和张丽华躲藏的胭脂井旁,衰草连天,只见零星的几个人来这里悄然怀古;

  城西的凤凰台上,似乎看到几个文人萧疏清冷的背影,在那里凭吊,站在台上向西望去,澄江似练,落霞成绮;劳劳亭边,不时的有行人洒泪告别;

  临近秦淮河边的孙楚酒楼,因为李白的到来,变得十分有名,文人墨客纷纷登楼借酒浇愁;站在城南的雨花台上,斜阳古道,一片萧索;瓦官寺里,还不时有三两文人来看东晋大书画家顾恺之的《维摩诘士像》;

  六朝时就建立的栖霞古寺香客寥寥,依旧冷清,只有门前的六朝松依然挺立。金陵郊外荒草遮掩的神道、御道上,散落着很多石仲翁、瑞兽,无语立斜阳,似乎在诉说着前朝往事……

  这是一个繁华落尽的古都。

  这是一个破败了的冷寂的废都。

  这是一个让人叹息的有着太多故事的故都。

  当然了,在有唐一代也不是没有人建言过迁都金陵,只是结局都不太好就是了。

  比如在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起,那位文章和才情都是千古江海流,政治上却是很傻很天真的李白同学,就写了一篇《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建议朝廷迁都金陵,把金陵作为唐朝的首都。

  第二年,李白应永王李璘之邀泊舟金陵城下,并做了《永王东巡歌》11首,同样也再次强调了“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故丘”。然后意气风发的永王,就被继位唐肃宗所派遣的荆南节度使兼老友高适镇压了,而自比“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却站错了队伍的李白也被流放夜郎。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