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1980巴山猎耕记> 第52章 猪尿泡(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52章 猪尿泡(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黑猪在经过一阵抽搐后,血愈流愈少,它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接下来第二头黑猪还要更小一些,大概就一百七十斤的样子,宰杀起来就更简单了。

  很奇怪,看着血液顺着杀猪刀飙出来的时候,陈安感受到的,却是那种热烈奔放的感觉,或者说喜庆。

  看着刀子从猪脖子捅进去,那种干脆利落,竟然还有些爽。

  陈子谦拿来些纸钱,蘸上猪脖子上的刀口鲜血,焚化给两头猪后,众人七手八脚将杀猪案板放在铁锅上方,把猪抬上案板,方便淋水刮毛。

  在刮毛前,先在猪蹄上刺一个小孔,插入小竹筒,宏山和陈平两人轮换,鼓着腮帮一边吹气一边敲打猪皮,将猪吹胀,方便淋水去毛。

  蜀地有一句话“死猪不怕开水烫”,就源于这个过程。

  宰杀两头猪,大的那头准备用来当任务猪,送交到食品站的。

  当然,这种送交是有偿的,按照食品站的价格进行的收购。

  小的那头,则是留着自家来年食用。

  养猪,可以说是这年头除了生产队工分分红外最大的一个进项,也是历年来没怎么限制的副业。

  毕竟,生猪出口创汇,供给城里的肉食需求,还有庄稼地里的农家肥,都少不了养猪这事情。

  每年公社都会有任务分配到大队和生产队,生产队又将事情交给农户,这就是任务猪。

  养猪没有像养鸡养鸭那样的严格限制,甚至变相鼓励,也没有影视剧里边那么严苛。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管得不是那么严,为什么不多养,进而发家致富?

  事实上,这只是副业,主业还是生产劳动,有劳力的都得去干生产队每天指派的农活。

  喂猪的事儿,主要是由老人和孩童完成。陈安读书那会儿,最重要的事就是放学回家割猪草。

  关键是,这些大都是本地土猪品种,山里连粮食都困难,更别说有多少余粮用来喂猪了。

  至于饲料,想多了,甚至很多人家,就靠养猪补偿得来的粮食过日子。

  就凭着割来的猪草,煮熟的烂洋芋、烂红苕和洗碗刷锅的泔水以及玉米面皮啥的,本就长得缓慢的猪,营养跟不上,就长得更慢了。

  花上两年时间,养出一头一百多斤两百斤不到的猪,付出的代价不小,是真的养不起。

  还不允许单独宰杀送去出售,否则就是投机倒把。

  这也是陈安不去卖熊肉的最主要的原因。

  陈安家里面,除了这两头宰杀的,还有两头六七十斤的,得到明年才能宰杀。

  养这四头猪,还是耿玉莲和瞿冬萍勤快了,看上去肚子拖地,就是不胖。

  今年能留下一头整猪当年猪的,在石河子村不多,有大半只能杀一头,交一半到食品站。

  “林哥,帮我估计下,这头送到食品站的猪能评什么等级?”陈子谦笑着问林金友。

  在杀猪这一块,林金友经验丰富,估计得非常精准,不亚于食品站的验收员,他估摸出来的情况,偏差不大。

  只见林金友弯腰,在大的那头黑猪身上反反复复地摸脊背、揿肚皮、捏肉膘,看了好一会儿才说道:“这猪看着骨架子大,但膘不算厚实,大概两百斤左右,出肉率有点低哦,能定个五级。”

  食品站的生猪收购价格,是根据出肉率来评定的,有十二个级别。

  每百斤毛猪出肉77斤,定为一级,价格差不多五十三块的样子,以下每百斤出肉下降两斤,低一个级别,相应的钱也跟着跌一块五。

  也就是说,这头任务猪一百斤也就差不多只是四十七块,一整头能换回来九十来块钱。听着不少,但家里那么几个人,平摊下来一个人能有十多块钱而已,还不算两个娃。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