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1980巴山猎耕记> 第142章 出奇的精准(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142章 出奇的精准(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最新网址:xs大熊猫进食时总是先把竹子掰断,然后把一段竹子咬成几小节,等到嘴巴塞满后一起咀嚼。

  和人吃甘蔗类似,它们只吸吮竹壁内含有的一些物质。

  不同的是,大熊猫并不吐出渣子,而是把嚼扁了的竹节整个地吞下去。

  大熊猫是直肠子,这些竹子在它体内停留的时间短,消化吸收能力差,所以,它们吃竹子、咬竹节非常厉害,一天要消耗不少竹子。

  当然,拉的也多,时不时就会来上一堆,一天甚至能有上百坨,所过之处,经常能看到。

  它们消化后排出粪便,通常残留着没有消化的竹子皮,表面会残留牙齿咬痕,这就是‘咬节’。

  精明的猎人通过大熊猫粪便中的咬节,甚至可以根据齿宽等特征判断大熊猫个体的细微差别。

  同时,这些粪便也是最容易暴露熊猫行踪的东西。

  粪便一头圆钝,另一头尖长,较尖的那头指向就是熊猫前行的方向。

  而四条猎狗嗅着气味,也正是朝着大熊猫离开的方向走。

  很显然,在幺店子碰到的两人,是盯上这只留下粪便的大熊猫了。

  就这样,陈安和宏山一路追踪下去。

  俗话说“穷生奸计,富长良心”,大凡人到窘迫之时,都恨不得天上掉下钱来。

  这年头又不流行外出打工,山村里生财之道属实极为有限:要么老实种地,要么学门手艺挣钱,要么铤而走险。

  而猎杀熊猫就属于是铤而走险的一个门道。

  大熊猫因为其毛色有黑有白,而且形似熊,在山里通常被称为花熊,也因为喜欢吃竹子,而被叫做竹熊。

  虽然说从五六十年代开始,国内就开始了对大熊猫的保护和宣传,并颁布法律明令禁止狩猎大熊猫,也有了最为独特的,自古就有的“熊猫外交”。

  但事实上,一直以来,山里不少猎人主要狩猎的对象就是熊猫,一二十年前,大熊猫的皮几乎随处可见,不觉得珍贵,也不觉得可惜,说是保护,其实一直都不算特别严格。

  到了像现在,进山已经很少能看到它们的踪影。

  但随着数量的不断减少,动物园和外交上的需求,林业局终于意识到这個问题,变得重视起来。

  从七十年代开始,就一直由县到镇、乡、村,一级级宣讲,其次组织学习相关法令文件,张贴布告,下发相关通知,村村刷写标语,还利用广播、宣传画等形式宣传,严厉打击、处理捕杀大熊猫等珍稀动物的犯罪行为。

  就连石河子村,公社都没少因为这事情下来宣讲,村里一样有着相关标语。

  那么多年下来,都清楚大熊猫是国宝,猎杀熊猫是一件多么严重的事情。

  但架不住一张熊猫皮卖到国外五六千块钱的诱惑。

  要知道,城里一个职工的月工资也就二十三十块钱……哪怕有律法文件,偷猎者依然对这门生意垂涎三尺,并且不择手段,全无规矩可言。

  总有外地人和少数山里人,为求一本万利而进行盗猎。

  如果是上辈子,陈安可能会对这种偷猎的事情视而不见,因为真的实在太穷了,世人逐利,这能理解。

  但经过后世那么些年,大熊猫早已经是蜀地的名片,那种对大熊猫的喜爱都融入到骨髓了的,陈安又怎么舍得,反而是一种很强烈的保护念头。

  倒并不是说他有多高尚,纯粹是因为发自内心的喜爱。

  加之那炸子儿陷阱,陈安觉得自己有充足的理由动枪了。

  一直跟在四条猎狗,翻过两道山梁,陈安注意到,在山里游荡的大熊猫在几个地方盘桓过,留下的粪便已经变得翠绿新鲜,他知道,离大熊猫不远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