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吾凰万岁> 第315章 不是真正的太平(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315章 不是真正的太平(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末将有本启奏——”

  浑厚的声音在大殿响起,虞廷高大的身量,站在一众朝臣之间格外显眼。

  “边关苦寒,凉人蠢蠢欲动,近五年来时有摩擦,近三年来摩擦加剧,恐为凉兵试探之意,五年之中,两军交战,共造成六百六十一名将士死亡,然这六百六十一名战士,抚恤金迟迟未得发放。”

  对于军人而言,抚恤金关乎的不仅仅是一笔钱财,而是他们敢于上阵杀敌的底气。

  他们活着,无论军饷多少,都能寄回家去,勉强养活一家老小。

  但他们死了,妻儿老小就会无所依凭。

  所以六百六十一名将士的抚恤金至关重要。

  偏偏这笔抚恤金,朝廷迟迟没有发放,给出的理由也可笑至极。

  太平年月,边关无战,战士未死,焉有抚恤金一说?

  牺牲名单朝廷不认,虞廷又不能把这六百六十一名将士的尸体运到盛京来。

  百般无奈之下,虞廷只能从军中各项杂项中来省钱,拼拼凑凑,把抚恤金发到牺牲的将士家人手里。

  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六百六十一人的抚恤金他尚且能顾住,但是随着年月增长,凉国蠢蠢欲动,战争一触即发,若那个时候再出现大量伤亡,就凭那点儿拖发欠发的军饷,他又能如何拼凑?

  虞廷话一出,自然引起朝堂上的诸多细碎声音。

  这些朝臣沉浸在盛京的富贵里太久了,久到他们忘了殷凉二国交战时,边关血流成河的惨状。

  所以在虞廷平静道出五年来竟有六百多将士死于两国交战,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

  有一个朝臣上前问道:“大殷国力强盛,神威军名震天下,将士戍边时,怎么会死这么多人?莫不是自然老死,亦或者别的地方出了什么岔子,加在了凉国摩擦头上?”

  六百六十一人,放在正常的战事中不过九牛一毛,但放在“太平年间”,却是一个骇人听闻的数字了。

  这意味着他们自以为的太平,不是真正的太平。

  意味着盛京繁华似锦,烈火烹油的境况,随时可能会被打破。

  现在站在朝堂上的人,唯有虞廷来自边关,他说的话,自然引起了许多质疑。

  但一向坏脾气的虞廷,这个时候却摆足了耐心,将边关情况一一告知。

  他可以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呼声震天,但是在朝堂这个不见刀光剑影的战场,他只能收敛自己的暴脾气,以期用事实换得朝廷的宽厚。

  虞廷道:“臣所言,句句属实。凉兵虎视眈眈,近三年来,多次找寻借口,试探边关兵力,并屡次利用商队在边关军镇安插的细作,扰乱军心民心,且据臣所知,凉兵披坚执锐,举全国之力锻炼铁器,蓄势待发...”

  虞廷守在边关,他向来知道凉国有攻占大殷的意图,可还是虞安歌的一封信,提醒了他。

  于是他利用商队打探凉国的情况,同时也抓到了凉国隐藏在大殷的细作。

  情况比他想象中还要严峻,凉国的国力虽然不强,但他们举全国之力供养的军队,却是让虞廷十分不安。

  虞廷在边关二十余年,他太清楚凉国人的秉性了。

  与礼仪至上的大殷截然相反,那是一个坚信弱肉强食的国家、

  他们培养出来的军队,在入侵大殷时,必会选取屠城的法子,每打下一座城,这座城就会成为滋养军队的养料。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