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新楚> 第九十七章 组建新军(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九十七章 组建新军(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清晨,当最初的黎明光芒穿过天际,寿春东郊的楚军大营早已经热火朝天,将领们正领着自己的部下进行训练。

  聚将台上,一身铠甲的昭雎肃然地望着偌大的演武场,心潮澎湃。

  一个半月前,他带着昭滑和魏荣奉王命来到了寿春征集两万新军。临行前大司马沈衍见了他一面,告诉他这两万人大王要求按照魏武卒的要求招募和训练。

  昭雎震撼而又激动,大王给了他领兵征战的机会。天天呆在郢都,他哪里来的机会升迁、追赶兄长昭阳?

  昭雎、昭滑与魏荣兵分三路,一个月的时间内,昭滑与魏荣带着十名军吏马不停蹄地跑遍了江淮地区几个军营,一个一个地挑选出两万名精锐士卒。

  同时,昭雎发布征兵令,从各县青壮中一举招募了接近三万名新兵。此次征兵与以往不同,重在奖励军功,免除赋税,分配良田,应征者踊跃而来,大大超出了所需数额。昭雎原本的打算是招募两万名的。但是面对从军人潮,昭雎决定多招募一些,以便优中选优。

  魏武卒的标准是:身穿三层铠甲,头戴铁盔,腰佩阔身短剑,身背二十石强弩并带五十只箭,肩扛长矛一支,背三天干粮,日行百里后尚能保持战斗力。单以甲胄与随身携带物事的重量论,大约也有五六十斤,更兼甲胄兵器皆是累赘长大之物,在全身挂满的情况下,还要随时有剩余体力战斗,谈何容易!

  对于久经战斗的精锐士卒来说,尚且可以,但是对于未经训练的壮丁,这是根本不可能办到的。

  为此,昭雎的变通办法是:只考校体力与意志力,凡能按以上要求披挂,日行八十里者便算合格。如此一来,接近三万精壮中也堪堪只选了六千人。

  当然,剩下的两万多人也不能就让他们回去了,昭雎将他们另编一军,作为新军以及常规军的后背力量。

  而昭滑与魏荣带回来的两万精锐士卒也只有一万余人勉强合格。这样一来,也才一万七千人,还有三千人的缺口。

  昭雎想来想去,将主意打在了江淮地区各个封君的头上。他手持征兵令最先前往离寿春最近的寿陵君的封邑。

  寿陵君的封邑在寿春西北三十里处,他管辖着封邑内的三十多个乡,人口不少。每当楚王征兵时,寿陵君都能征集大约五千人的军队随楚王作战。而他自己也有一只三千人的常备私兵,维护封邑内的治安。

  寿陵君十分恭敬地迎接昭雎,不只因为他代表着楚王。更是因为他昭氏的身份,因他那已经是位极人臣的族兄令尹昭阳。

  席间,昭雎将自己的请求告知寿陵君。寿陵君一时间有些愣怔,作为封君,他有义务在楚王征集大军对外作战时派出封邑内的士兵,这是作为封君必须要履行的,是一种赋税。

  除此之外,楚王一般不会再干涉封君。楚国的常备军,像寿春的三万驻军,都是从东境各县中招募的。如今昭雎竟然想从他的封邑内招募精壮士卒!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