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阳光下的平阳府> 第十五章 宣府腾总兵展豪情 夜深沉文(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十五章 宣府腾总兵展豪情 夜深沉文(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腾总兵:“如果我没记错,老弟应是弘治年间进士,户部侍郎易大人的佳婿,我朝青年俊才,学富五车,倒是我借此机会向你请教。来,先吃饱喝足了再说。”

  两人大口撕着肉,大口喝着酒。不一会儿,腾总兵吃了两条羊腿,邓知府吃了一条,酒也下去了半坛。

  把一条小鱼夹到邓知府碗里,腾总兵说:“来,尝尝这洋河的小鱼儿,比不得桑亁河口有大鱼,这里水急鱼小,军士们馋得跟鬼一样,早捞得一干二净。”

  邓知府问:“大人,鞑靼犯我疆土,每次都是顺洋河而下么?”

  腾总兵瞪大眼睛看着邓知府,道:“老弟对军情有兴趣,我不妨略说一二。自我朝开创以来,北蛮屡次进犯不外三路,东从独石口经赤城堡出怀来;中从万全顺洋河而下过宣府入怀来;西路从大同奔太原,若往东来仍是要经宣府。”

  邓知府:“以在下所知,我大明以来,敌鲜有从大同方向来犯,而以宣府居多,这是为何?”

  腾总兵:“北蛮犯我汉界,无非是抢掳,牛羊牲畜、妇女人口、衣服铁器粮食,凡能带走便抢,最垂涎莫过于我大明繁华富庶聚集之京师,走中路和东路自然距离最近,所经阻碍只宣府和居庸关二要塞。眼下北方蛮夷又一分为二,东鞑靼西瓦剌,那瓦剌若从西路来犯,我沿途关隘阻击,及攻至此地已是强弩之末。他们有向东攻我之心还不如先从草原向东把鞑靼吃掉。”

  邓知府:“下官所知浅陋,如言语谬误大人包涵。下官粗谙世事以来,鞑靼犯我无数,大的刀兵交战我方完胜不多,倒是有数次国门洞破、生灵涂炭,个中原因何在?”

  腾总兵端起酒喝了一碗,身子往后一仰,长叹一声,沉思着。

  邓知府忙拱手道:“若下官言语欠周,请大人恕罪。”

  腾总兵身体又往前倾,瞪着邓知府问:“老弟,你是文官,此任平阳乃富庶之地,国之刀兵,你我想得清也说不清。你之所在,经营平阳,多向本朝纳赋;我之所在,无战事执戈以待,敌若来战死沙场。来,你我一条鱼儿一碗酒如何?”说着又端起酒碗。

  邓知府的酒量比不过腾总兵,一坛酒见底,已是面红耳赤,但言语还不乱,说:“大人,下官肺腑之言。想我一介书生,承皇上恩泽,车马官袍,锦衣玉食,身家性命全系于大明兴衰,朝廷安危岂能无挂于心。虽整日埋头于案牍,每想起过往朝廷百姓所受外族刀兵之难,常夜不能寐,恨不能弃文从武守边卫国。下官此后虽经营地方,然边关安危之事也难以放下。一旦刀兵起,免不了上下一体,军民齐力抗敌。”

  腾总兵:“慢慢慢,老弟,你那平阳府距要塞远着呢,怕是你没有效力疆场的时候。”

  邓兆恒:“大人说的是,下官恐怕无缘在沙场效力国家。然朝廷社稷非文即武,身为文官,对前方将士浴血守土之艰辛壮烈不可不知,一旦边疆有事,当全力以保障供给;而武将,当对后方民生劳作之境况也有所知晓,方知守疆之任重。似大人及宣府全体将士这样沐风披霜,枕戈待旦。我地方父母岂能懈怠虚度,当内外彼此激励,同心扶我大明。”

  腾总兵哈哈大笑道:“好,好。难得老弟这样的胸怀。你说的有理,若敌围城,你知府也得上马御敌,总不能执一卷书读一篇经文让他退兵;而平时,我这个数万人的总兵也得教导士兵种些菜蔬,省些军饷,周边百姓的事情,我官兵也常掺和。来,干了这碗,你我到府里再叙。”

  是夜,在总兵府大堂,二人掌灯对着墙上的边塞图。

  邓知府问:“大人,岂止我朝,自宋以降,北方蛮族屡屡南犯,而汉族江山难有长治安稳。无论物产丰饶还是兵多将广,我都远胜于蛮族,却数百年为他所牵制迫害,此是为何?”

  腾总兵:“非我兵将不能战,势也”。他一手执灯,一手指着地图说:“以我宣府论,鞑靼南犯之时,总在草原南尽头聚集,然后沿洋河如水下泄而来。他想来便来,不想来就迁移游牧。而我官兵数万人却动弹不得,常年戒备待他。喻之,鞑靼是奔走的群狼,而我是守地的狮虎。狮虎虽猛,但却不得松懈,长此以往就显出疲势了。再者,那鞑靼男丁自小驰骋草原,骑马射箭,若论马疾刀快箭准,我一个精壮军士拼不过他一个十二、三的孩子,野外交战常常被它马军一冲就乱了,聚拢不起精兵强将杀他。当你聚起兵马攻他,他又四散跑开,最终我军被他拖疲,然后他一齐杀将过来。”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