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金军围城,重生宋钦宗> 第578章 一窝子奸商(第二更)(2/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578章 一窝子奸商(第二更)(2/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他补充道:“民间对茶叶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至于日本和高丽使者,前几天也找到臣,想要加大茶叶的买卖。”

  “那你说现在怎么办?”赵宁问道,“国朝需求赚钱,摆在面前的钱,总不能不赚。”

  这个问题其实十分尖锐。

  榷茶法是赵佶时代恢复的,目的是为了控制茶叶的自由买卖,从中获利。

  例如某个百姓想要种茶叶,必须还有许可证,要交钱,这无可厚非。

  等种植出茶叶,商人与茶农还不能自由买卖,商人必须找官府买茶引。

  这里的茶引,在历史上就是蔡京首次创造。

  茶引按照你出的价格,授权你在茶农那里买多少茶叶。

  而在榷茶法之前,大宋朝还施行了一段时间的茶叶官营。

  也就是禁止民间商人向茶农卖茶叶做买卖,只允许官府售卖。

  这显然不现实,官府不可能全部操办。

  后来又允许自由买卖,以收税的形式,但是增值税在古代无法衡量统计。

  于是蔡京的榷茶法横空出世。

  榷茶法相当于在中间加了茶引这个凭证。

  这不仅仅是创收,还能控制茶叶的流向。

  例如某个商人来买茶引,茶引上规定你要去开封那个茶农那里买的一万斤茶,只能运输到北边边境交易。

  这就大大减轻了茶叶贸易的中间环节,让各方都舒坦无比,后世的明清都沿用了蔡京的榷茶法。

  问题就在于,环节减少了,商人积极性更高了,销售量自然就起来了。

  但是茶园的供给与民间销售是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

  而这两年,宋夏榷场打开,宋金榷场又全面开放,宋与高丽、日本、南海榷场同时打开,茶叶的供给量自然就出现不足。

  在赵宁的战略规划中,未来茶叶还要更大体量卖给阿拉伯人,让他们带入大量的茶叶西进,在海上丝绸之路全面谋取暴利。

  茶叶、丝绸卖出去越多,大宋赚的越多,未来陆地版图疯狂扩张的时候,才有雄厚的资金支撑大移民时代对周边的占领。

  王宗濋看了一眼赵鼎,然后对赵官家说道:“臣倒是觉得西南大理国产茶丰富,不如……”

  “不如什么?”

  “不如把大理国收复了,这样朝廷产茶的地方又多了一块,更多从茶叶输送到海外,为朝廷和民间都带来利润,你好我好大家好。”

  王宗濋俨然一副奸商的嘴脸。

  这就相当于把大理国那里生长出来的茶叶,拿过来,让民间商人通过运输到海外,赚取暴利的形式,为朝廷增加大量收入。

  这个过程中,朝廷赚了,民间商人也赚了,海外诸国,甚至金国的完颜昌同学坐在家里也有了茶叶喝了。

  多方共赢啊!

  见赵官家没说完,王宗濋又说道:“朝廷即将收复的安南也可以大量种茶,都是钱啊!”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