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清末的法师> 第735章 叔父不是无脑莽夫(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735章 叔父不是无脑莽夫(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小女孩还很懵懂,也不知道今天为何要来这里,她对赵传薪的惧意稍减,露出了些笑意,眉眼弯弯说:“我爹信耶稣,他还给我起了个乳名叫天使。”

  天使这乳名在这个时代一点不奇怪,其实放二十一世纪也不稀奇,因为有人还叫安猪啦卑鄙呢。

  女孩她娘似乎被触动了心事,开始抹眼泪,但不敢大声哭闹了。

  赵传薪抽了口烟笑说:“你知道真正天使什么样子吗?”

  “不知道。”林灵雨摇头,羊角小辫在雨中甩动。

  “天使真实的样子是,浑身长满了眼珠子,背后挂着一对羽毛翅膀,你想象一下。”

  林灵雨瞪大眼睛:“哇,骇人,那我以后再不叫天使了。”

  赵传薪弹弹烟灰:“好的,大眼珠子。”

  林灵雨:“……”

  她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随着一声天真无邪的笑,凝固的气氛也缓和下来。

  赵传薪手中忽然多出了一个袋子,他颠了颠,里面哗啦作响。

  将袋子交给小女孩,小女孩两手吃力的接过。

  她刚想打开,赵传薪就取出一块糖球塞进了她的嘴里。

  可不能这会儿打开,容易被人惦记。

  那边的赵熙隆看个真切。

  林灵雨眼睛一亮。

  赵传薪又取出两个油纸包,里面包着当地特色棋子烧饼,用一根绳子系好,担在林灵雨纤瘦的肩膀上:“这烧饼香甜的紧,慈禧那老不死的都吃过,够你吃好几天。”

  林灵雨本来嫌重,一听眉开眼笑,顿时有使不完的劲。

  可无论那个正-白旗的大烟鬼,还是那个报社主笔,抑或是听说过赵传薪大名的人,一经有意无意的提醒,此时才想起,眼前的人炮轰过紫禁城。

  连慈禧都不在乎的狠人,会在乎他们来不来闹?

  赵传薪将烟头弹进雨幕中,转头面向那些邻里亲朋:“咋地,你们也想吃棋子烧饼?麻辣隔壁的,烧饼没有,花生米倒是刚从武器库里提出来,尚且带着防锈的油味,你们要不要尝尝?”

  话刚落,人群哗然,争先恐后的往外跑。

  霎时间走了个干净。

  林灵雨她娘和她奶奶见状,再也不敢撒泼了,况且她们明白那一袋子里面是钱。

  于是抱起林灵雨和钱袋子,在雨幕中摇摇晃晃的小跑。

  那小脚一崴一崴的,很难相信能跑的这么利索。

  而林灵雨在她娘的背上,朝赵传薪做鬼脸。

  赵传薪淡淡一笑。

  此时,听闻风声的周学熙匆匆跑了出来:“林贵君家属闹事?人呢?”

  赵熙隆苦笑:“周总办,人已经跑光了……”

  他口齿伶俐,声音富有磁性,将事情讲述一遍。

  周学熙一拍大腿:“还是叔父有办法,打一巴掌给个甜枣,恩威并施方为王道!”

  “王不王道不知道,但作为一个合格关外人叔父须得教教你,如果不赶紧找人来拾掇这头肥猪就会捂膛。”赵传薪看着头身分离的肥猪说。

  “……”

  于是一群人冒雨忙活起来。

  赵传薪吩咐说:“记得把肥肠洗干净。”

  赵熙隆犹豫了一下问:“赵先生,洗不干净要杀厨子全家吗?”

  “焯,你这人真是没人性,这么冷血的话亏你好意思说出口。”

  “……”赵熙隆都怀疑自己当时是不是听错了。

  赵传薪又说:“记得留点里脊,留些梅肉。”

  矿务局的大厨也很有两把刷子。

  和滦州当地的各大厨一样,什么粤菜高手,什么伺候过慈禧的全家福席,什么李鸿章尝过都要拍案叫绝天津卫饺子,矿务局的大厨碰瓷的人是袁大头,说当年在天津卫用一道肘子征服过袁大头的味蕾。

  赵传薪来到后厨表示要亲手弄两道菜的时候,大厨表示很委屈:“赵先生,您这是信不过小的啊,哪用得着您动手?”

  “少几把废话。”赵传薪脱掉工装,臂膀的肌肉将短t撑的绷起:“当年朱重八当和尚的时候,就吃过我做的锅包肉和滋味肉,后槽牙都粘掉两颗,没口子称赞――就是咱关外的味,地道!”

  厨子震惊了。

  我焯,万万没想到,厨子界的碰瓷王者,还得看赵先生。连朱元璋都成了你们关外人是吧?

  让厨子给自己打下手,赵传薪开始操作。

  厨艺有没有,行家一出手。

  好厨子先备料。

  赵传薪先对好料汁,切好了肉,该腌制腌制,姜切丝葱切段,辣椒切成小碎块……

  刀工方面,厨子一点挑不出毛病,不由得竖起拇指:“得,能人无所不能,赵先生您局气。”

  尽管目前看不懂,他还是死死盯着看,明目张胆的偷师学艺。

  还开口问:“这粉是什么粉?”

  “五香粉。”

  “五香粉都有些甚么?”

  “花椒、肉桂、八角、丁香、小茴香籽、干姜、豆蔻、甘草、胡椒、陈皮……”

  厨子脑容量不敷用,懵逼道:“不是五香吗?这得有十三香了吧?”

  赵传薪:“哦,那你就叫它十三香吧,记住了是赵传薪十三香。”

  心说老王头你先往后稍稍。

  裹粉子,宽油炸制,反复炸制。

  厨子又问:“反复炸制,这是为了酥脆不粘吧?”

  同样是炸,赵传薪用了两种肉,一种肥瘦相间的梅肉,一种是全瘦的里脊肉。

  梅肉做成了滋味肉,里脊肉做成了锅包肉。

  出锅后,赵传薪分别夹一块塞入口中。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