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将门枭虎> 第六百二十四章 以民为本(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六百二十四章 以民为本(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辽东六年风调雨顺。

  或许真的是盛极而衰了。吴年的期盼,并没有实现。从年后到月,整个应庆府、广川府就下了三场小雨,而且都是只湿润了泥土表层的水平。

  江河上的水位,越来越浅。

  老百姓头上的皱纹,越来越多了。

  北山堡。

  随着吴年的军政转移,随着吴年祭祖离去。这座寻常的小城堡,越发的不起眼了起来。

  城外。

  大量的田地上,散落着愁眉苦脸的百姓。

  在吴年的治下,没有军户,只有百姓。北山堡也没有太多的大户,几乎是每家每户都有田。

  好处是分的均匀,坏处是抗风险能力极差。

  “今年要遭罪了。这种下的庄稼,多半活不了。”张由拄着锄头,站在田上,看着干干的田地,焉巴巴的庄稼,叹了一口气道。

  他是张声的本家,有个儿子在张声的身边做亲兵。但根还在北山堡,与老伴家人一起,以种田为生。

  身为一个老农民,他对这种情况,再熟悉不过了。如果运气好,接下来下雨,那就好说。如果运气不好,颗粒无收。

  “不管再坏,也得种啊。种下去了,才有可能出粮食。不种下去,那就只能吃西北风了。”张由的老伴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叹气道。

  “哎。”

  张由叹了一口气,点了点头。

  “对了。从今个开始。我们得把口粮节省下来。全家每天按照最低标准吃粮食,能活下来就行了。尤其是我们少吃点,让儿孙们多吃一点。”

  张由转头对老伴说道。

  “如果今年颗粒无收。就算我们这样计算每天吃的口粮。恐怕也只能坚持到明年三四月。剩下的日子,可怎么熬啊?”老伴叹道。

  这还是这些年,北山堡年年丰收,就算供养了大军,家家户户有余粮的缘故。

  这种田就是这样的。

  一年丰收,一年干旱或别的,老百姓都能活下去。但是如果连续两年干旱,那就基本上家家户户干净了。

  “到时候再说吧。”张由苦笑了一声,摇头说道。

  ..........

  静海县。

  高句丽、扶桑、楚国虽然远,但有钱赚,商人还是从海上,把粮食运送了过来。

  吴年的未雨绸缪,做的实在是太对了。

  现在整个辽东都知道,今年恐怕会很难过了。整个辽东粮食的价格,已经开始上涨。

  尽管吴年之前,给商人们开出的价格很高,但是现在一看,也就普通了。但是吴年先出手,与这些商人做好了约定。

  又是有信誉,不欠债。所以这些商人到达了辽东之后,就立刻把粮食,交割给了知府吕声。

  因为粮食实在是太多,静海县城之中的粮仓,已经装不下了。吕声就让刘武派兵,运送一半去了江县城中。

  商人们的大船刚靠岸,就被一条龙服务。刘武的战兵,全程盯着。

  李天宝的水军也全部出动,在海面上巡逻,保护商船。没办法。

  之前还是未雨绸缪,现在是救命法宝。

  这些粮食,都是救命的啊。

  知府衙门里。吕声穿着一件黑色的衣裳坐在主位上,下方则是大量的官吏,正在操弄算盘,计算出他们这段日子,收购粮食的数量。

  过了一会儿后,户房的一名官员,满头大汗的拿着一张纸,递给了吕声,弯腰说道:“大人。这是总数。”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