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第三百章 蓝玉:我想要一个黄金盖的房子(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三百章 蓝玉:我想要一个黄金盖的房子(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朱元璋现在鼓励大家把钱拿出来去做投资,赚的钱都能说清楚钱的来历,朱元璋也不能给他们扣上‘贪官’的帽子。

  这种商业投资的行为,根本不用承担风险就把钱赚了,这样的好事谁不愿意参与?

  朱元璋说道这种情况的时候,有些唏嘘:

  “没想到,最后竟然是咱让他们不用贪污的。”

  这也算是变相的高薪养廉。

  “哥,这很正常,大明的发展受制于这个时代,毕竟现在有钱的商人不敢轻易的为大明投钱,担心被我们当成韭菜割了,有钱又不需要担心被割韭菜的,只有这些朝堂上的官员。”

  朱瀚看得很透彻,对朱元璋解释道:“商人们看到官员投钱,再加上一些知道我们政策并且相信我们的商人,也愿意给大明投资,就会带动更多偏远地区的商人也加入其中,如此一来他们的利益就和大明绑定,成为大明利益团体的一部分……当然,最多的还是百姓。”

  顿了一下,朱瀚继续说道:“如今大明在籍百姓已有两亿,他们每人拿出一个铜板,就是天文数字,在以后发展商业的过程中,他们才是我们需要的主力军。”

  朱元璋点点头,这一点朱瀚和他说过,他们要引导百姓:“可是,这些官员怎么办?他们比其他人起步早,等百姓开始投资的时候,官员们他们就已经霸占了各行各业。”

  “不会那么长时间,最多一年,就会有百姓投资进来。”

  朱瀚笑着解释,“至于朝堂官员,到时候让他们撤出就好。”

  朱元璋听朱瀚说的这么轻松,却并不赞同:“说得轻巧,他们看到了钱,怎么舍得撤出来?”

  “不撤出来那就去做生意嘛。”

  朱瀚想到后世有名的‘下海’浪潮,对朱元璋说道:“哥,官员下海经商,对大明的发展是好事。”

  士农工商,士是排在第一位的,所有读书人哪个不是为了进入朝堂,光宗耀祖?

  商是最让人鄙夷的行业,他们怎么可能愿意舍弃了官职,自己跑去经商呢?

  “为什么不呢?经商多自在。”

  朱瀚对朱元璋说道,“士人鄙夷钱财,但他们又是最需要钱的,有些人把钱看的特别重,否则他们又怎么会去贪钱?如今我们给他们一个经商赚钱的机会,他们能不去做?哥,只要我们制定出一系列的律法、制度,保护商业的正常运行,限制官僚体系对商人的影响,会有脑子比较活泛的人去经商。”

  朱元璋听完朱瀚的话以后,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朱瀚说的对,但他也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些规则制定下来,估计会需要很长时间。”

  “应该不会,毕竟制度不是一下子制定成功的,我们可以先制定出来,然后再查缺补漏嘛。”

  朱瀚从不认可什么老祖宗之法,有些东西要遵守不假,但也有些东西已经成为糟粕了,即便保留下来也没什么意义。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留下有意义的,摒弃毫无意义的,大明的国策,绝对不是一成不变!”

  朱瀚可不想未来出现‘祖宗之法不可改’的恶习。

  宋朝是怎么没得?

  不就是因为赵匡胤立下了规矩,然后让士大夫坐大了吗?

  未来,大明征服天下后,也肯定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武将势微,文官治理天下,但士大夫队伍,一定要成为一支纯洁的士大夫队伍,拉拢亲信立山头的情况,朱瀚不想这种情况出现。

  “伱说得对,咱大明就要有大明的不同!”

  朱元璋对朱瀚非常赞同,对朱瀚说道:“七五,你说怎么办吧,你说怎么办咱就怎么办。”

  “继续发展商贸,制定保护商贸的律法。”

  朱瀚看着朱元璋,“我们大明要自己立起来保护商贸正常的律法,在商人、百姓、百官心中有了信誉,我们的生意才可以无往不利。”

  生意好了,就意味着国库的充实,这一点不用朱瀚说朱元璋也知道。

  朱元璋点点头:“好,那咱知道该怎么做了。”

  “我也知道该怎么做。”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