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明末逐鹿天下> 第103章 廉价布匹 汉中学派(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103章 廉价布匹 汉中学派(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新笔趣阁ddxsku81中文网
  “贤侄,我这有张心学汉中学派的邀请函。

  我看到你没有功名,应该不适合朱程理学。

  去了解一下心学汉中学派,这才是儒家的未来。

  明年科举,科考考题也是以汉中学派学问为主。”

  丁万年说完,他从兜里拿出一张制作精美的邀请函。

  他女婿王仲策,就是心学汉中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丁万年要了很多邀请函, 他见到失意的读书人,就给这些人送一张邀请函。

  这些年轻人加入汉中学派,就是壮大他女婿的势力。

  今后成功,这些人也会感激他。

  他们没有加入汉中学派,送出去一张邀请函,也没有代价。

  “谢谢丁叔叔。”

  武弘义双手接过这张邀请函, 小心翼翼放在兜里。

  他在报纸上,经常能看到汉中学派和朱程理学辩论。

  汉中学派的学说, 一直被传统读书人打成歪理邪说。

  武弘义之前对汉中学派,也有很大意见,不认同他们的学说。

  但在汉中城生活一段时间,他发现汉中城各处,都有汉中学派理论的影子。

  汉中学派最主要的观点,就是加强中央集权。

  这与传统儒家,让天子垂拱而治的思想背道而驰。

  汉中城发展这么好,特别是乡村中的百姓,过的远比其他地方要好。

  这与统领府是大政府,统治下沉到乡村,关系非常密切。

  特别是武弘义经常交易粮食和盐,这种与百姓密切相关的大宗商品。

  他能看出来,统领府对待粮食和盐的态度。

  他对汉中学派有一些改变。

  正好借着这个机会,他了解汉中学派。

  苏河真能发展壮大, 参与科举也是极好的机会。

  武弘义和丁万年, 聊了很多事情。

  他向丁万年请教,在汉中城开工厂,需要做什么准备。

  丁万年特别交代, 其他东西都好说,弄错最多是罚点款。

  但税务一定要弄明白,现在很多伙计不像之前那么良善。

  他们为了赚取大额举报金,发现东家偷税之后,都会偷偷举报。

  账房先生很快找到武弘义。

  “三少爷,我们已经称量完所有粮食。

  我们一共运来一百四十六万斤粮。”

  武弘义听到这个斤数,比他预计的稍微低一些。

  但这也很正常,粮食含有水分,每过一天水分都变少一些,粮食的重量会降低一些。

  丁万年看到跟在后面的工厂掌柜,也点头示意,他就明白这个数量准确。

  丁万年把他们迎接进房间内,完成这次交易。

  “贤侄,我给你个整数,三万八千两银币。

  你对这个钱数,有没有异议。

  对了,银币你们那里能流通吗?

  不能流通,你还需要去银行换成标准的银锭。

  用银币换银锭,这是要收取百分之一的火耗。”

  武弘义从兜里掏出一枚银币。

  “丁叔叔, 就是这个价,你还多给了我们一些。

  苏大头在我们那里也能流通。

  不只是苏大头,就是西夷人的钱,我们那里也能流通。

  这是实实在在的银子,谁会和银子过不去。

  这么精美的银币,成色还非常稳定,不用耗费心神去琢磨银子的成色。

  用它来结账,很多商家都放心。”

  武弘义第一次见到银币,他就记住被称呼为苏大头的钱,银币上面苏河的头像极为清晰。

  当地官府的通缉令,都根据银币上面的头像,重新进行绘画。

  付给大明官府的钱,当地都有人用银币。

  “贤侄,你有银行的印章吗?

  有,我就用银票交易。

  没有,我们去银行交易。”

  丁万年是信任银行,他相信银行不会吞了他的钱,把所有身家都放在银行。

  银行每年还给予一点存款利息。

  “丁叔叔,我有银行的印章,接受银票付款。”

  武弘义刚开办公司,他就办理了银行账号,开通银票业务。

  丁万年从他的兜内,掏出七张银票。

  这是七张用坚硬的纸,彩印的纸张。

  武弘义看着银票,一共有三种银票。

  “银行凭票兑一万两银币。”

  “银行凭票兑五千两银币。”

  “银行凭票兑一千两银币。”

  丁万年把这七张银票,放在旁边的桌子上。

  他拿出自己的银行印章。

  这是钢制的印章,上面有他的名字和公司名字。

  银票都有唯一的编号,这个编号和领取银票的人绑定。

  伪造银票没有印章,没有办法从银行取钱。

  丁万年把印章盖在银票的左边。

  每一张银票,都盖一下。

  他把盖完章的银票,递给武弘义。

  “贤侄,这是银行推出的大额记名银票。

  每一张银票,交易后必须盖上印章。

  想要去银行用银票兑换银币,银票编号和上面的印章必须正确。

  我的章已经盖完,需要你在银票右边,把印章也盖一下。

  这样银票才能使用。

  你到银行之后,可以换新的银票,也可以直接兑换成银币。”

  银票是银行推出,方便商人进行大额交易的记账工具。

  防伪技术不过关,只能推出记名银票。

  现在的银票,就相当于转账凭证。

  武弘义在银票上,盖下自己的印章,他们交易完成。

  他把银票小心翼翼放好,辞别丁万年。

  记名的银票可以找回,但却非常麻烦。

  等他走到门口,突然停下脚步,回头问道:“丁叔叔,你刚才还告诉我税警抓的很严。

  我们这么大额的粮食交易,不需要交税吗?”

  “贤侄,你完全适应了汉中城的交易规则,我相信你在这里,会发展的更好。

  粮食交易暂时免税,只有加工之后,出售大米才需要交税。”

  武弘义听完大受震撼,没想到苏河这么横征暴敛的人。

  他竟然对粮食交易免税。

  “谢谢丁叔叔的解答,小侄我和其他人约好。

  现在快到时间,正要前去赴约。

  等有时间,小侄我再来拜访丁叔叔。”

  武弘义再次辞别丁万年。

  他带着账房先生和伙计走出碾米厂。

  武弘义让账房先生去和骡车队结清运输款。

  他带人走着去纺织工厂。

  这里和纺织工厂距离非常近,他们只走了一刻钟,就来到纺织工厂大门前。

  钱富文已经在纺织厂大门这里等他。

  武弘义走上前,带着歉意说道:“钱经理,让你久等了。”

  钱富文摆摆手,道:“我也刚到。

  一百万斤盐,继续按照我们之前商定的价格,还是重新商定价格。”

  钱富文之前与武弘义商定的价格,二十铜币一斤盐。

  那时候盐的价格,已经涨到四十铜币一斤,他们直接取半价。

  “做生意要讲诚信,当时已经谈好价格,现在怎么能反悔。”

  武弘义仍旧坚持之前的价格。

  他来汉中城,是为了挣钱,但不只是为了挣钱。

  “武先生,有大人物要见你,一会儿不要太惊讶。”

  钱富文带着武弘义走进纺织工厂。

  只让他带看上去很瘦弱的账房先生进入。

  跟过来的伙计,全部被留在纺织工厂外。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