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一千七百零二章战国青铜鉴(2/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千七百零二章战国青铜鉴(2/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这样的城墙要是保存到现在,也是一座奇迹吧?

  特别是一面城墙外侧,还有数处马面建筑,这应该是我国最早的新型城墙防御设施。

  可惜,这么宏伟的古建筑,居然没有留到现在。

  当然,这些其实都不算重要,最重要的是有铭文的青铜器。

  而就算是没有铭文,只要是青铜器留存下来,也是价值连城。

  陈文哲看这座洋房的大厅,当年那位摊主的祖上,是真没有少哗啦啊。

  他们肯定是发现了一片古代墓葬群,要不然绝对不可能收集到这么多青铜器。

  翻着照片,陈文哲发现,他们还真是够幸运的,居然还找到力量一座青铜器窖藏坑。

  最幸运的是,这青铜器窖藏居然先后发现三批,均位于古城DC区内。

  这些窖藏收藏的青铜器还真不少,第一处里面曾发现多座青铜礼乐器坑和殉马坑,出土青铜礼乐器60余件。

  第二批位置在古城东城中南部,共发掘6座青铜礼乐器坑和56座殉马坑,出土青铜礼乐器57件。

  第三批位置在古城东城西南部,发现青铜礼乐器坑10座,殉马坑20余座。

  出土西周时期的青铜重器255件,其中青铜礼器坑4座,出土鼎、簋、鬲、鉴、壶、豆等111件;

  青铜乐器坑6座,出土编钟18套144件,与之伴出的还有悬挂编钟的木架(笋虡)6套和吹奏乐器陶埙4件。

  这么多的青铜器,陈文哲还真怕买不起,主要是一套套的青铜器,实在是太多了。

  在这里,什么鼎、簋、壶、豆,都算是普通器型。

  陈文哲见过最少的鉴,就有好几件啊!

  不过,这些青铜鉴看着不像是西周的,倒是有着战国青铜鉴风格。

  如果真是战国的青铜鉴,那么说明他们是真挖了一大片古代王侯的古墓。

  而且是传承有序的古代王侯墓葬群,也许就是出自一个大家族。

  找到一张照片比较清晰的青铜鉴,陈文哲仔细查看起来。

  鉴,盛水器,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鉴初为陶质,也就是陶盆,春秋中期出现青铜鉴,春秋晚期和战国时期最为流行,西汉时仍有铸造。

  这是一件战国时期的青铜鉴,这件青铜鉴直口,平折沿,鼓腹,平底。

  口沿下有两粗壮的环形耳,耳上加饰宽大的兽面,三短粗的兽面足。

  口沿饰云雷纹;下腹饰一圈绹纹,近底处饰一圈蝉尾纹。

  此战国青铜鉴一组四件,铜鉴铸作工艺规整,纹饰精细,铸接工艺先进,代表古代铸作工艺最高水平。

  主要是这东西在古代王侯墓中,应该也是奢侈品。

  这主要是因为青铜鉴的作用,这种青铜器一般有三种作用。

  一是盛水以为镜子之用,所谓“以人为鉴”、“以史为鉴”即其功能性作用的引申。

  二是盛冰,《周礼·天官·凌人》中载:“春始治鉴”,注中解释:“以盛冰,置食其中,以御温气。”

  可见与后来的冰箱功用是一样的,最著名的要数曾侯乙冰鉴,其他还有吴王夫差青铜鉴等等。

  三即沐浴洗澡用。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