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一千七百章礼坏乐崩(2/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千七百章礼坏乐崩(2/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深入研究中国“九鼎八簋”对称设置的内涵文化,必须从“九鼎八簋”对称设置的历史背景,考察挖掘“九鼎八簋”形体厚重。

  所以,九鼎多上圆下为三足的外在形体;

  详细分析八簋器身,就会发现,多为上圆下方,饰有兽面纹。

  九鼎八簋,古代中央政权的象征。

  九鼎代表我国古代九州,鼎,是古代礼器中的主要器物;是各级贵族的专用品;是一统天下、建立夏朝的标志。

  簋,古代盛食物的器具,圆口,双耳。

  鼎通高47-53.5厘米,口径45.7-53.3厘米,簋通高21.1-22.8厘米,口径19.5厘米左右。

  这样的形制,器型好像是小了点,但是历史上也不是没有身份不足,却也用九鼎八簋下葬的王侯。

  不管怎么样,这么一批青铜器同时出现,还是十分震撼人心的。

  比如,每一个走进北湖博物馆的曾侯乙展馆的参观者,都会被那里的“九鼎八簋”的气势所震撼。

  同时,他们也会生出一个困惑。

  历史上九鼎八簋是中央政权的象征,也就是只有天子可以拥有。

  而诸侯之能是七鼎六簋,大夫是五鼎四簋。

  但曾侯乙是我国战国时期南方姬姓曾国(即姬姓随国)的国君,虽是国君但在当时并非天子,理应是七鼎六簋,却为何是九鼎八簋呢?

  那么曾侯乙的九鼎八簋,是否属于僭越呢?

  博物馆墙上的文字解释其为加等,且符合诸侯鼎制。

  但在西周晚期开始,周王室走向衰落,各地诸侯兴起,象征封建秩序的礼乐制度,出现“礼崩乐坏”现象。

  这时的青铜礼器也随之发生变化,诸侯们的“僭越”行为日益普遍。

  大夫越用诸侯之制也司空见惯,甚至有的诸侯所用礼器比天子还要豪华。

  这种背景下,曾侯乙墓出土九鼎八簋也不足为奇。

  但“九鼎八簋”在历史上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是谁引领的呢?

  陈文哲看着一张照片,好像有着九鼎八簋出现的地方,都会出现另外一些我们看着特别熟悉的青铜器,比如勺子。

  陈文哲手中照片上的一只勺子,肯定也是跟九鼎八桂一同出土的。

  这上面的鼎,敞口,折沿,立耳外撇,圜底。

  腹部饰蟠螭纹、绹索纹,形制、纹饰相同,大小依次递减;

  簋盖有圆形捉手,器身有子口,鼓腹,圜底。

  饰窃曲纹、瓦纹、垂鳞纹,两侧捉手饰涡纹、蟠螭纹,形制、纹饰、大小均相同。

  勺子也不普通,也属青铜器,并且体积巨大,上刻有纹饰。

  “鼎”用来盛放肉制品,“簋”用来盛放黍、稷等粮食制品,勺子很显然是用来盛放食物的。

  列鼎制度是指造型、纹饰、铭文相同,但形体大小依次递减的鼎,和造型、纹饰、大小基本相同的簋相组合。

  鼎和簋的数量分别为奇数和偶数,按规律排列并配以不同的种类的食物。

  同类的九鼎系列礼器,曾经在郑韩故城,先后出土过五套之多。

  九鼎八簋在诸侯国出土,是周王室逐渐衰微的实证。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