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琉”通天下(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琉”通天下(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陈文哲之前第一次坐船,在长江上寻宝的时候,那条游轮上的奢侈品,居然是一些外国品牌的玻璃制品,这能忍?

  就算是单纯为了撑起一家国内奢侈品玻璃品牌,陈文哲也需要努力一下。

  而博山琉璃工艺,应该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如果真做琉璃制品,不说复制古代的一些工艺品,只是现代的一些作品就足以。

  像是鸡油黄的玉壶春瓶,鸡油黄的仿汉代编钟,这些不是创新?

  其他的琉璃还有很多,像是栩栩如生的灯工料景,色彩斑斓的琉璃花球,诗意隽永的琉璃内画,鬼斧神工的套料雕刻……

  “御炉”烧,“御匠”忙,这一次陈文哲真是完完整整的继承了皇家御窑传人的技艺。

  那位间接传授给他技艺的老人,居然是博山孙氏和颜氏的子孙。

  要知道这两家当年在博山可是十分出名,因为他们的家族从明代就给皇室制作琉璃制品。

  淄市博山区是琉璃之乡,在自然资源、历史因素、文化背景等多方面积淀深厚,是琉璃生产重镇。

  博山琉璃种类繁多,工艺精绝,在几百年时间里曾引领我国琉璃发展的主方向。

  这一次,陈文哲仔细梳理了得到的琉璃烧制工艺,感觉其制作的品种,还真不一定比瓷器少多少。

  甚至很多瓷器,都是可以用琉璃来取代的。

  还有很多瓷器上的工艺,也可以用在琉璃之上。

  也是这一次,陈文哲发现,琉璃烧制的时间居然很早,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早。

  博山琉璃生产源于何时,因史料与实物所限,不好确定。

  20世纪80年代,博山挖掘出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古琉璃窑炉遗址——元末明初琉璃作坊遗址。

  故一般意义上,把博山琉璃的起源,定为元末明初时期。

  考古专家同时指出,该作坊遗址规模庞大,出土器物在器型及技术手段上都极为成熟。

  以此推断,博山琉璃的起源或应更早。

  朱晓丽在《华夏古代珠子》一书中,通过大量搜集调研,得出如下结论。

  至少从南宋开始,我国的博山琉璃珠与印三的珠子,平分了菲律宾的珠子市场。

  这说明在南宋或更早时期,博山地区已经有琉璃生产,且已形成一定规模。

  明洪武年间,博山琉璃的生产已具较大规模。

  此时博山已成为全国琉璃生产销售中心,生产的琉璃器皿已远销全国和世界各地。

  洪武初年,宫廷内官监在博山设立专制“贡品”的琉璃作坊,由孙克让总领其事。

  据《明史》记载,明朝宫廷中设有“内官监”,是宫中“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

  那个时间,凡国家营造之事董其役,御前所用铜、锡、木、铁之器日取给焉。

  而且其“外厂甚多,各有提督、掌厂等官”。

  颜山孙氏,为博山琉璃行业中最早加入匠籍成为“御役工匠”的家族。

  据《重修颜山孙氏族谱序》载:“吾族原籍枣强。洪武三年,始祖克让迁居青州府东关东南隅,后又迁居笼水。昔为益都孝乡之颜神镇,今改隶博山县是也。应内官监青帘匠,业琉璃,造珠灯、珠帘,供用内廷。”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