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妈妈的爱情故事> 第二章 文家村里的王家(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二章 文家村里的王家(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起点文学
  1980年五月,文家村。

  “哎!你们听说了吗?梨他爹没了!”

  “啊?什么时候?”

  “就在刚刚!招娣娘说见到他的船翻了,没见人从水里出来,已经喊人去了!”

  “那人找到了没?”

  “还没呢!都下去好几波人了,鱼鹰也下去几只了,有一部分人已经顺着往下游打捞了。”

  “这人呐,真没意思,这说没就没了。”

  “是啊!这突然就没了,家里人一句交代话都没得。”

  没了的人村里都称他为民大哥,因为大女儿名叫梨,所以又有人叫他梨他爹,是一个长年划船下江的人,对水很熟悉,没想到有一天就死在了这条河里。

  阿民在村里他那个辈分里最大的,都叫他一声大哥,他有七个孩子,五个女儿两个儿子。大女儿梨和二女儿春早已出嫁,外孙都知道谈对象。大儿子大土也早就结婚,孩子也都上学了。三女儿三狗刚结婚不久,两个儿子刚会走路。小儿子在高中,是家里的文化人,也是与我妈牵扯一生的男人,是的!他就是我父亲迎春。还有两个小女儿,聚妹和蓮英,半大的年纪,懵懵懂懂的,识不了几个字,整天在家里做鞋绣花。

  人多力量大,梨他爹的尸体很快被找到,丧事也办的很盛大。已经出嫁的三个女儿加上几个姊妹那边,再加上自己外家还有大媳妇的外家,来了很多客人。

  客人带来祭品,有酒有肉还糖果,这是古老就有的风俗。迎春披着长孝跪在棺木旁行孝子谢礼,待客人叩拜后扶着起身,然后再下一个客人过来叩拜,他又重新跪地等客人叩拜完过来扶起。

  每一个客人叩拜献上祭礼,由道士念祭文喊客人叩拜,供桌上摆放着客人献上的祭品,供桌周围挤满了人,个个探头探脑,只等客人叩拜完成,就抢供桌上的祭品,这应该也是风俗吧……?而在供桌旁边站着一个姑娘,十四五岁的年纪,微胖,脸蛋圆圆的,扎着两条及腰的粗辫子,她正是年轻时候的妈妈。辫子姑娘一手抓着一个孩子,右边的比她矮半个头,左边的却只到她的腰际处,两个都是女孩,是她的两个妹妹。辫子姑娘两手死死抓住两个妹妹,那双眼睛却紧紧盯着供桌上的那几颗糖,是客人刚刚拿上去的祭品。

  道士还在大声念着祭文,客人跪着的后方,是闹哄哄的乡民们,跪地的父亲见到辫子姑娘灵动滑稽的画面,低头嘴角微微扬起。

  之所以叫文家村,是因为整个村百来户人家都姓文,清一色姓氏的小村,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来了一家姓王的,发展了两代都是一脉单传。

  王叔王婶膝下有一个儿子三个女儿,大的是儿子叫王大钧,大女儿叫冬英——我的母亲,二女儿叫腊英,小女儿因为小时候不乖,拜了文家公作干爹,所以叫文妹。

  老爹的丧事过后,迎春又去了学校,而村里也随着客人们散去重新归于平静。

  短短两年时间,除了民大哥的亲人,估计没有人还记得他这个名字,只有每年清明节,到山上墓前,还有知道那座坟地里葬的是他。

  1982年四月,文家村。

  王家虽是村里的独姓,但不影响王叔王婶好客。有一天,王家来了个客人,可能是贵客吧,王婶拿出藏了近一年的黄豆泡了水,下午王婶就叫了大女儿冬英帮忙推石磨,做了豆腐。在这个饭都吃不饱的年代,豆腐算是一年难得几回吃的上等菜了。王婶又取来新的面粉调好,先煮米饭,再把和好的面加到半熟的米饭里一起蒸,这样的饭也就过年能吃上,要知道平日里参的都是玉米面。

  “今晚有客人在,一会叫吃饭的时候你们都先不要上桌,等客人吃好了你们再吃。”王婶拉着几个孩子到一旁的屋里交代道。

  “那客人什么时候吃好啊?等客人吃好,还有饭菜给我们吗?”大儿子大钧问道。

  “有的!我煮了很多呢!”王婶笑着说道。

  “那我们怎么知道客人有没有吃好?”大钧又问。

  “你们都听我指挥,一会儿等客人吃好,我会叫你们过来收桌子。”王婶细心解释,只希望孩子们在客人面前有礼貌,给客人留下好印象。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