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异世界征服手册> 第二百四十六章 第一代杂交稻米雏形(下)(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二百四十六章 第一代杂交稻米雏形(下)(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ddxsku雅文小说南派三叔
  育种中心内,向华对林立介绍道:

  “林院士,您可能不太了解,在咱们本土,水稻一共分成重穗型、多穗型和大穗型三种。

  其中合适用于杂交育种的是重穗型,而大穗型水稻虽然也有相关技术储备,但实际上大多被运用到了玉米和小麦上。

  至于多穗型则因为抗倒伏能力差,无论是市场还是科研方面都有些脱节了。

  这类品种种肯定还是有人种,不过在行业中的保有率已经不是很高了。”

  眼见林立点头示意自己明白,向华掰下一截水稻的稻穗递给他,继续道:

  “目前大莫界已知的水稻品种一共有二十三种,基本上都是多穗型的。

  像我手上的这种便是未杂交的四号稻种,产量低、果实干瘪、抗倒伏抗和抗病性都很差。

  唯一的有点就是成熟时间早,哪怕没有灵蝶辅助,它的成熟期也能达到75天左右。”

  林立接过稻穗,用手指捏了捏。

  结果他手指刚稍稍用力,稻穗上的穗粒便脱了下来,轻飘飘的落到了他穿着的那双鸿星尔克上。

  林立的眉头顿时便是一皱。

  别看他现在是国内的百亩实际上只有30亩。

  “锺”是容量单位,可容130公升,能装稻谷80公斤,20锺即1600公斤。

  30亩耕地总共产出1600公斤,平均亩产53公斤。

  这差不多就是战国时期的平均值。

  而除了管子外,嵇康《养生论》则记载了魏晋时期的产量:

  “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

  也就是说一亩地如果能收10斛粮,那就属于高产了。

  魏晋的亩比春秋战国时期要大,大约一亩半等于现在一市亩。

  当时一亩收10斛,等于一市亩收15斛。

  当时15斛是多少呢?——折合现在150公升,能装稻90公斤。

  也就是说,魏晋时期的高产田可以做到亩产90公斤。

  再往后便不再详尽叙述,直接以农业遗产研究室闵宗殿先生发表论文《宋明清时期太湖地区水稻亩产量的探讨》为例,纪录了唐、宋、明、清四个朝代太湖流域的平均亩产:

  唐朝亩产138公斤;

  宋朝亩产225公斤;

  明朝亩产333公斤;

  清朝亩产278公斤。

  当然了。

  每个朝代主要的粮食并不一定是水稻,因此精准到水稻品种的产量方面肯定是有误差的。

  但这种对比本身就没指望去对着个位数比较,直接对比百位数这个量级就足够了。

  如果说大莫界民生基础对标的是秦汉时期,那么其粮食水平可能只能达到春秋时期的水准。

  至于现今本土的粮食产量,那就更恐怖了。

  那种超级杂交水稻属于储备粮可以先不做比较,哪怕仅仅是普通的高产食用水稻,亩产也能随便达到800-1000公斤。

  也就是说一亩地的本土产量,可以达到40亩大莫界土地的种植效果。

  这样一对比,就能看出大莫界的种植业有多贫瘠与滞后了。

  而与粮食产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莫界的人口数目。

  大莫界的人口基数其实并不少,虽然一座城池的规模有限,但别忘了,大莫界的疆域其实是非常广阔的。

  例如紫琼城的辐射范围,差不多是以一千公里为半径的圆形。

  搁本土那边,也就是从魔都到天腐...咳咳,天府城的直线距离为直径画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