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嫁权臣> 第一章(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章(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晋江文学
  京城的春天总是来得格外迟缓。

  三月里仍是寒意料峭,伯府内的杏花结了粉白的苞,有的还未来得及绽放,就被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打落。

  空气里泛着泥土的腥气,小径边上的柳树吐了芽,垂下的柳丝蒙上轻纱般的朦胧绿意,雨水一洗,愈发鲜绿。

  薛文清拢了拢斗篷领子,任凭小厮在旁撑着伞,大步迈入祖母薛老夫人的院子。

  廊下守门的丫鬟婆子见他过来,忙进去通传,小丫头殷勤地打了帘子。屋内炭火烧得太旺,一股热浪夹杂着佛檀香气迎面扑来。

  母亲陈氏和二房婶娘韩氏正坐在榻上陪老太太说话,一母同胞的亲妹妹薛元姝和其他几位妹妹也在场。坐下一听,才知她们正在谈论明日一起去京郊隆福寺上香的事。

  此次上香,乃是几位世交家的诰命夫人相邀,家中的女眷少不了要一同前去。

  薛老夫人沉吟片刻,突然道:“明日也让幼宁这孩子跟去吧。再有两月,她就要除服了,总该给佛祖上柱香才是。”

  众人皆是一怔。

  陈氏最先反应过来:“还是老太太想得周全,既然如此,我回头就让人去松萝院。”

  二房夫人韩氏笑道:“那孩子整日不声不响的,我险些要忘了府里有这么个人。”

  妹妹薛元姝撇嘴道:“她一个傻子,没闹出什么动静才是好事呢。”

  这话虽刻薄,但众人都只是一哂。

  毕竟她说的也是实情。

  老夫人口中的幼宁原姓陆,是伯府的一房表亲。她母亲原是伯夫人陈氏的庶妹,当年在闺中时是个性情懦弱老实的,被薛文清的外祖母指了桩好婚事,嫁给一个姓陆的小官。

  只可惜那小官不懂得巴结上司,后来被外放出京,几经辗转,最后在河南地方上做了个通判,一蹉跎就是十几年。

  许是在外头日子过得苦,没出两三年,陆家这位表姑娘的母亲就撒手人寰。陆通判也不续弦,就这样把唯一的女儿亲自带在身边教养。

  直至两年前的初春,黄河发了大水,冲垮沿岸的堤坝。

  陆通判带百姓日夜修补河堤,一次在堤上巡视时,突然风浪大作,他一头栽进滔滔浊浪中,转瞬就失去了踪影。

  等人再找到时,尸体都已被泡得肿胀看不清面目。

  事后朝廷念他治水有功,追赠了官职。可那又有什么用,陆家的顶梁柱轰然倒塌,他唯一的女儿陆幼宁也只能就此沦为无人庇护的孤女。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陆幼宁为父守丧期间,有贼人半夜翻墙潜入,恰好被她撞上,对方慌忙逃窜之际将其撞倒。陆幼宁的后脑磕在案桌的一角上,等被发现时,已流了一滩血。虽救得及时捡回条命来,可人却昏迷了大半个月。

  数日后再醒来,人也变成了傻子。

  好在她的丫鬟是个忠心能干的,想起以前曾听主子说起过京城里有一门亲戚,便带着陆幼宁一路寻到京城投靠伯府,如今主仆二人被安置伯府西北角的松萝院。

  女眷们还在旁边闲话,薛文清却走了神,回想起第一次看见陆幼宁的场景。

  他第一次见陆家表姑娘,是在伯府的除夕夜宴上。

  当时各房子女齐聚一堂,席间觥筹交错之际,突听外头有人来报,说是陆家的丫鬟带着表姑娘来给老太太磕头。等人一进来,他还未来得及咽下的半口酒就这样含在了嘴里。

  来人着天青色素缎斗篷,微微垂着头站在堂下,镶白绒边的兜帽虽遮掩了大半面容,然而仅从露出那线条优美的下颌和淡红的唇看,也不难猜出这是个雪肤乌发的美人。

  待丫鬟抬手为她摘下兜帽,那张清雅绝俗的面容便毫无遮掩地映入眼帘。

  微黄的烛晕下,只见陆家表姑娘的眉目昳丽,肌骨莹润,周身萦绕着一种柔美缥缈的气质,连同衣裙柔顺垂散的纹理,浑身上下几乎挑不出一丝瑕疵。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